
人至八十,耄耋之年,經歷過風風雨雨,也領悟過世事變幻,會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呢?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人間世筆記》或許提供了一種答案。
這本書的作者是今年80歲高齡的著名作家蔣子龍。80年的歲月,賦予了蔣子龍豐富的人生經歷,他曾經當過海軍、廠長辦公室秘書、車間黨總支副書記,后來才成為專業作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天津作家協會主席。

從1965年發表短篇小說《新站長》開始文學創作,1979年發表 《喬廠長上任記》《機電局長的一天》引起強烈社會反響,蔣子龍被公認為新時期中國文學的一個里程碑,改革文學奠基人。 2018年12月,他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頒發改革先鋒獎章,并獲評“改革文學”作家的代表。
這部由40篇文章組成的隨筆集,既記錄了當下社會形形色色的人物,一幅幅人生世相,也記載了一位80歲老人對各種人間世現象的感悟。
蔣子龍:年輕時曾被罵做“兇神一號”
記者:當初為什么決定寫這本書,并取名為《人間世筆記》?
蔣子龍:人間世無奇不有,這本書寫的就是一個80歲老人的所見、所聞、所感,甚至有許多是神秘的人和事。尤其是當今這個世界,每天都有爆炸性新聞、爆炸性事故,有的事故里有故事,有的故事里有事故。我采用筆記手法,無非是為了更真實地還原當下的人間世,所以取名為《人間世筆記》。
記者:讀者都說讀您的作品很舒服,也很長見識,您是怎么練就這種寫作風格的?
蔣子龍:能讓讀者感到“很舒服”,這是對我莫大的褒獎,當然也是鼓勵和鞭策。我認為現在讓人覺得不舒服的人和文字太多了。至于如何練成的?實話說我也不知道,可能跟文字的真實性有關,不虛偽、不造作、不傲慢、有人間煙火氣,文字是從自己的靈魂發出的聲音。其實我活到八十多歲,自覺仍然不大會做人,年輕時曾被罵做“兇神一號”,上了年紀仍不擅社交。
記者:在書中,像“熊冠三”“王貴”這樣的人物,現在社會也隨處可見,您會如何跟這樣的人相處?
蔣子龍:像我這樣的性格,是不會掩飾自己的感情取向的,平生交了一些真朋友,也有我恨的和恨我的。 “熊冠三”是我朋友,落實政策后我去家里看他,傷痛和輪椅已經把這個鐵漢折磨得脫形了,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王貴”自然活得不錯,工作上跟我沒有一點交集,卻是那種看我不順眼也知道我看他不順眼的人。有一年夏天的中午休息時間,大家在工廠旁邊的河里游泳,他以為我是舞文弄墨的書生,想討便宜在水里灌我。豈料我的水性和力氣勝他許多,借機扭住他兩只手,把他拖到河中心,然后掐住他脖子死命往河底按……讓他灌飽了河水,手腳不再掙扎了才把他拖上岸。自那次以后,他再見了我能躲就躲,躲不開也不再皮笑肉不笑地在嘴上沾我便宜。
妙解“女子有才便是德”
記者:在“女子有才便是德”這篇里,您認為女子的“才”是智慧嗎?文中的女主角跟“幸福里”的“薛傻子“結局都是一樣好,可她們是完全兩種人,到底是有才是德,還是無才是德?
蔣子龍:《女子有才便是德》里的女才,主要是指她的“直覺”,非古人所說的“精于琴棋書畫之謂才”,盡管她也可能通琴棋、擅書畫。在當今這個充滿變數、日趨復雜的現實生活中,直覺好加上有主見,就是女人的才華。也可以說是一種正見、智慧。這樣的女人,自己活的不會太差,結了婚也會成為丈夫的福星。這就是我想表達的“女子有才便是德”。 《薛傻子》里的瘋女人,談不上有才無才,是個不幸而又有后福的女人。而憨厚得像傻子一樣的薛傻子,才是真正有遠見、有大智的人,補償了無德的環境和命運對這個不幸女人的戕害。女子有才可以有德,有才也可以無德,女子無才也可以有德,但不能說無才就是德,尤其是生活在當下這個知識爆炸的信息社會。
記者:您在“美女的宿命”里寫到,“女人被公認是物質動物,不追求物質的女人,簡直就算不上是上進的女人”,為什么要對女性有這種偏見?我很好奇,您最喜歡的女性模范人物是誰?
蔣子龍:“人配衣服馬配鞍”——這是古訓。是人就有物質性,。改革開放最顯著的效果,就是中國女人漂亮了。女人一生的功課就是在不同的年齡段,穿出適合自己的衣服。你看看現代社會優秀的女人,穿戴打扮都很得體,一個出色的靈魂的自我感覺非常重要,不會讓外在的東西給自己減分,或影響自己才能的發揮。女人的悲哀,就是一輩子沒有找到、沒有穿出能彰顯自己個性和優勢的衣服。中國大媽為什么到哪里都口碑不佳?其中一個原因是不會穿衣服,膽大敢穿的像老妖婆,一般的是有嘛穿嘛,或什么方便、什么便宜穿什么,因為她們年輕時沒有學過這門功課。所以從整體看去,這個群體是不養眼的,再加上大聲吵嚷、貪小便宜等惡習,怎么漂亮得了?千萬別說是因為她們年紀大了,你到發達世界去看老年婦女,絕對不會有對“中國大媽”的這種印象。至于你問我心中有沒有女性模范人物?當然有,沒有還叫男人嗎?但不能告訴你。
男性楷模多在歷史和小說中
記者:您在“男人的故事”里,把男人寫的如此“命運多舛”,在結局處,寫到讓男人變吧!早變早沾光,您是希望男人都變成什么樣?您心里有比較喜歡的男人的模范人物嗎?
蔣子龍:我在《男人的故事》里疾呼,男人們快變吧,早變早沾光……有一反一正兩層意思,一層是變得徹底娘炮化,說不定會名利雙收,君不見在當下的綜藝舞臺上,無論是鄉村老頭還是城里男人,一張嘴唱女聲高腔,立刻掌聲爆棚,大紅大紫。或許將來某一天,影視節目中男主角不得不讓女人演,女主角則讓男人演。另一層是提醒男人們變回自己,為人類保存一些“情種”,就像有些植物學家呼吁中國要保留一些自己的糧食種子一樣。物以稀為貴,在雌化現象日趨嚴重的情況下,當個真男人不一定就沒飯吃。但我認為的男性模范人物,多在歷史書和我的小說中,現實生活中尚未遇到。(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周潔)
責任編輯:單蓓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