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網友已經記不清,這是李陽第幾次被指控家暴了。
8月29日,“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的前妻Kim在微博上發布視頻,指控李陽在離婚又再婚后,繼續家暴,野蠻毆打女兒。
截至目前,視頻播放量已經超過4400萬,大量網友對李陽進行了嚴辭譴責。
李陽通過律師聲明對“家暴指控”進行否認,認為此事的起因,系“李陽與其前妻Kim女士在女兒教育方式上存在分歧”。
李陽和家人的舊照。
律師聲明稱,2021年7月,李陽通過女兒老師反饋女兒存在曠課、早戀等嚴重問題,因而在教育女兒時發生“激烈的言語爭執”,但全程未對女兒實施任何暴力行為。
Kim發布的視頻中,有女兒耳朵被打出血的畫面,李陽方面辯稱,這是Kim的“惡意剪輯手段”。
表面的認知錯位,背后是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念之爭。
有人認為“棍棒下出孝子”,父母嚴厲乃至采取一定暴力手段,是愛孩子的表現,是“為了孩子好”。
還有人則認為,對家暴必須零容忍,即便是看到鄰居對孩子有“激烈的言語爭執”(比如痛罵),也有必要報警。
盡管目前,李陽的行為是否達到了前妻Kim指控的暴力級別,還需要相關部門通過調查認定。但通過視頻,已經足夠支撐起公眾形成這一初步觀感:李陽在對自己女兒的教育中,確實存在粗暴對待的情況。
北京市婦聯工作人員稱,需要提供家暴的具體地點婦聯才能介入。
李陽方發布的律師聲明透露,兩個女兒自去年1月后的兩年時間里,在北京和李陽共同生活。隨著輿論持續關注,此事已成為公共事件,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李陽夫妻的離婚案,曾因Kim指控李陽存在嚴重的家暴問題而受到廣泛關注,當時外界主要聚焦在李陽對妻子的家暴上。
此次李陽在律師聲明中,否認家暴女兒,但承認十年前對妻子Kim的家暴,稱自己對此“深感悔恨,日日懺悔”。
這些夸張的用詞,包括“沒有處理好家庭事務”“無條件地向公眾道歉”等,都有某種聲嘶力竭的表演氣息,反而讓人生疑,感覺不夠真誠。
連續使用嘆號的表達,很有“瘋狂英語”的特色,讓李陽夸張的形象躍然紙上。
這是李陽一貫的教學風格,通過喊叫讓學員克服說英語的恐懼,但是用在回應家暴指控上,并不合適。
人們需要的是李陽心平氣和地講出更多事實,反思自己的行為。
如果家暴女兒確實存在,就不是李陽的“家庭事務”,更不是一句“教育方式分歧”能搪塞過去的,而是應該懲罰和糾正的違法行為。
中國法律反對家暴,態度是一貫的、堅定的。就這個意義上講,網友的諸多質疑,是有道理的:一個多次與“家暴”關聯的人,是否還有資格站在講臺上授課?
名人效應、文化沖突、跨國婚姻等要素,讓李陽的“家暴之爭”有了更多反思的角度。圍觀、追問、廓清真相,有利于公眾了解“教育分歧”的限度,在法律語境下厘清家暴、言語沖突和教育方式的分界線,到底在哪里。
家暴不是家事,已經成為全社會的一大共識。面對多次被指控家暴的李陽,包括警方和婦聯在內的相關部門不妨主動介入,用真相驅散迷霧,用法律定分止爭。
你認同李陽的“瘋狂英語”嗎?你覺得李陽會不會對自己的女兒進行家暴?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有心事,找慧姐,慧姐會解小心結。(互動郵箱:zaobaoqingsu@126.com) 更多內容請關注“觀海·傾訴”頻道。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