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3日訊 8月29日至31日,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作品賽全國總決賽在線上舉行。該賽事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網絡空間安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的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研究院)承辦。山東大學在競賽中獲一等獎4項、三等獎2項、優勝獎2項,并獲優秀組織獎。
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是一項公益性大學生科技活動,旨在培養、選拔、推薦優秀信息安全專業人才,普及信息安全知識,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拓展大學生的科學視野,促進高等學校信息安全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該競賽已連續舉辦14屆,是我國級別最高、覆蓋范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大學生信息安全類競賽。
本屆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作品賽自3月份啟動,歷時5個月,分為線上初評、線下分區選拔和線上全國總決賽三個階段。本次競賽839支隊伍報名,征集作品718項,注冊報名2950人,參賽人數達2603人,參賽隊伍分別來自全國156所學校,參賽的高校、戰隊和學生數量均創歷屆之最。經過初評和形式審查共有296個隊伍進入決賽。作品賽決賽采用多個賽區線上聯合的方式,以山東大學為主會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大學、北京電子科技學院、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東北大學、暨南大學和四川大學等9所高校設立分會場,同步在線上進行。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共評出一等獎40項、二等獎62項、三等獎81項、優勝獎113項、最具創業價值獎2項。其中,山東大學“基于機器學習的多維度APK安全監測平臺”“基于RISC-V架構的商用密碼算法指令集設計與實現”“PAGE密切接觸者匿名追蹤系統”“基于函數加密的隱私保護神經網絡系統”四項作品獲一等獎,“高魯棒性的輕量級無人機目標檢測系統”等兩項作品獲三等獎,“DeVer——圖像識別深度學習模型魯棒性驗證平臺”等兩項作品獲優勝獎。

論壇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研究院)院長王小云出席并致辭。王小云表示,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關系著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目前,我國網絡安全專業型人才、復合型人才、領軍型人才緊缺,在這一形勢下,教指委開展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活動具有先見之明。大賽的舉辦在宣傳信息安全領域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對高等學校信息安全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均起到了強有力的促進作用。
當前信息革命蓬勃發展,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在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同時,也給網絡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青島作為我國重要的沿海城市和國際性港口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大量匯聚,網絡安全形勢日益復雜與嚴峻。2015年國家設立了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現在有171所高校設立了網絡安全相關專業,每年網絡安全畢業生已經超過兩萬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