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教育部召開2021教育金秋系列第五場新聞發布會,提倡中小學生到校后先進行20分鐘左右身體活動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
提倡中小學生到校后 先進行20分鐘左右身體活動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健康教育教學的重點內容和改革方向。
“提倡中小學生到校后先進行20分鐘左右的身體活動。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王登峰說。
鼓勵基礎教育階段 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
教育部推進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保障課時抬高底線。“強化體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嚴禁削減、擠占體育課時間。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體育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王登峰說。
據介紹,教育部明確改革理念,優化課程提升質量。聚焦“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教學改革思路,不斷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體育教學模式,推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設,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體育技能。目前,建設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籃球、排球、網球和冰雪運動特色學校43010所。
從數據來看,2019年開展的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顯示: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逐漸上升,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等形態發育指標持續向好,學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中小學生柔韌、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質出現好轉,體育教學質量不斷優化和提升。(來源 中國教育報)
責任編輯 李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