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周日,
青島城市學院迎來首批2021級新生
今年是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更名為青島城市學院后迎來的首屆新生
他們來自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5394人
首批報到的為省外新生,共1065人

學長學姐迎新小分隊。海濤攝
因乒乓冠軍愛上青島并選擇了城院
9月5日凌晨4時39分,
剛滿18歲的蘇國剛乘坐的由西寧發往青島的列車抵達目的地,
一下車,他就被這座城所深深吸引。
“這是我第一次來山東,更是第一次到青島,向往已久,沒想到就這么在30個小時零13分鐘的火車旅途后,實現了。”蘇國剛說。
蘇國剛來自青海省西寧市,
被青島城市學院計算機工程系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錄取,
此次報到,他選擇了獨自一人。
“爸爸把我送到了西寧火車站就回去了。”蘇國剛說,他認為上大學的一個重要體現便是“獨立”,因此沒有必要讓父母陪著來報到。
“他們工作忙,等有空閑了,隨時歡迎來青島,自今天起,我也是青島人了。以后他們來青島,我可以盡地主之誼。”蘇國剛笑著說。
“對青島早有耳聞,如果說印象深刻,那就是這里出了兩位乒乓球世界冠軍,我喜歡打乒乓球,愛屋及烏,因乒乓球我喜歡上了這座城,并結緣了青島城市學院,從今天起,這里就是我的母校了,也將成為我人生發展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環,我將倍加珍惜接下來的四年大學生涯。”蘇國剛說。
“雖然剛報到,與這座學府僅接觸了六七個小時,但我已經被來自學校、老師、學長們的溫暖與關心包圍,從車站的接站到直達學校,再到食堂早飯、搬運、手續辦理……我一直被照顧和幫助環繞著,這是一座有情懷的高等學府。”蘇國剛說。
蘇國剛(左)與李程因共同的學府實現“青皖”握手。海濤攝
“青島情結”今天得以實現
李程來自安徽省懷化市,同樣被青島城市學院計算機工程系錄取,
一米八幾的個頭透著陽光帥氣。
“我們一家是自駕來的,剛辦完報到手續,我已經深深地愛上這座學府了。”李程說。
五年前,他還在上初中,
一次跟父母來青島旅游,
自那時起,
他便有了“青島情結”。
“那時我就暗自告訴自己,將來上大學一定要來青島,將來也一定要在這座城市就業,我太喜歡這里了。”
“初來乍到,我感覺到的是一種積極向上、團結協作、陽光朝氣的氛圍,感受到的是一種動力與欣慰。”李程說,接下來,他將會把四年時光用在浩瀚的知識海洋里,為自己的人生鍍金加碼。
李程在學姐的幫助下完成報到。海濤攝
這才是學長學姐該有的范兒
“拿好宿舍鑰匙,來,跟我走,我帶你去宿舍樓……有沒有帶傘?沒有的話用我這個……”
室外秋雨綿綿,
越下越緊,
在建筑系報到現場,
一名身披雨衣的小伙子拎起一個行李箱就往外走,
身后跟著一名剛辦理完報到手續的新生,
雙方一前一后出了房門,
一個走得壯實,
一個跟得踏實。
觀海新聞記者突然發現,
現場有一組組很明顯的對比畫面:
一幀來自迎新的學長學姐,
他們或身披一次性雨衣,
或拎著傘具,
但他們的頭發和鞋子是被雨水打濕了的
或滴或滲著雨水,
表情卻始終內嵌著真誠樸實的微笑;
另一幀來自報到的新生,
他們沒有提前準備雨具,
剛領到的一次性雨衣還沒派上用場,
他們的表情充滿好奇與內斂,
全身卻是清爽干燥的。
“從接站,到引導,再到行李搬運、手續辦理等等,我們學長學姐必須代勞。‘邁進校門就是一家人’,這是當年我的學姐跟我說的話,如今我也是學姐了,一定要把這種樂于助人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土木工程系一名參與迎新的“學姐”的頭發已被雨洗了四五遍,晨起上的淡妝也被雨水洗盡,面對記者鏡頭,她臉上卻綻放出了最溫馨最自信的微笑。







青島城市學院的學長學姐范兒。海濤攝
觀海新聞記者了解到,青島城市學院更名后,將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城市運營、城市治理、智慧城市、城市產業發展,加快學科專業結構優化,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入推進國際交流合作,努力建成一所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充滿活力、國內一流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9月7日,青島城市學院將迎來省內2021級新生,
關于青島城市學院2021級學子的詳細情況,
讓我們通過下面的大數據一起揭秘↓↓↓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楊海濤 通訊員 徐芊)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