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6日訊 9月4日上午的平度,細雨蒙蒙。在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姜家觀村,村民們齊聚在村委前舉辦“以梨為媒 振興鄉村”的采梨節共慶收獲。姜家觀村現有秋梨520余畝,雖受年初倒春寒的影響畝產量縮水,但4.8元/斤的地頭收購價讓村民的錢袋子又“鼓”了起來。據了解,近年來,梨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姜家觀村在村民增收的同時帶動周邊村莊發展起連片梨園,村民們憑借這一“搖錢樹”,走上了致富快車路。

村民正在采摘秋梨
舉辦節日慶祝收獲
小雨淅淅瀝瀝的下著,村民們的熱情依然高漲。距離活動開始還有十幾分鐘,秧歌隊、志愿者們早已就位,村民們有序的站在遮陽傘下等待村里盛事開啟。一盤盤豐碩的大梨如同披著“黃金甲”的勇士,靜靜的立在盤子里靜待檢閱。
上午九點,活動開始。經過評委現場過稱評選,村民趙貴民家推送的秋月梨以2.09斤的重量稱王。隨后的秧歌鑼鼓表演掌聲不斷,村莊小朋友的吃梨比賽更是引來的滿場笑聲。“種梨子這么多年,第一次感覺這么有意義,不僅給梨子過了節,村民們也心情愉悅。”村民們說道。
秋梨熟了錢袋鼓了
62歲的姜振波是村里的第一個種梨戶,九年前他從鎮上林果站得知“秋月梨”的信息后,一口氣就種了9畝地。“雖然當時村里人說我大膽,但我看準這事能成。我們這里土質好,全年光照足,適合秋月梨生長。”三年見果期后,姜振波種出的梨子個頭豐碩,無渣脆甜,每畝梨樹純收入6000多元。
村民們看到姜振波的梨樹種植效益好,紛紛加入進來。從開始的10多戶100多畝梨園,慢慢發展成現在的80多戶520余畝秋梨樹園。“附近村莊也有來參觀學習的,種植規模正在慢慢強大。”
“今年受倒春寒影響,一畝地少產2000斤左右,但價格卻很客觀,客戶上門收購價在4.8元/斤。” 村民金永香家里種了5畝多秋月梨,今年的收入也十分可觀。“老紀書記來了后,又讓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從樹苗篩選到種植管理,合作社都會通過微信群發布信息,原來種梨子也可以這么方便。”
“多虧了老紀,是他讓老百姓齊心忙致富。”“老紀是全村人的福星,他來了后又是修路又是捐錢,在他的幫助下我們才一步步過上好日子。”歡笑之余,幾位村民議論著村里的“恩人”老紀,正是由于他的到來,改變了以前村里治安差,路難走,客戶來了就撓頭的情況。

村民展示收獲的秋梨
遴選書記助力振興
姜家觀網格黨支部書記紀延鵬是村民口中的恩人老紀,他是青島市委組織部遴選的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姜家觀村黨支部書記。關于姜家觀村梨樹種植的后期布局時,老紀心里已經有了規劃,“一步步做大做實秋梨產業,探索一條生態于經濟雙贏的梨產業之路,實現鄉村振興。”老紀想著先注冊“梨香白沙河”商標,設計秋梨LOGO標識,建立一個從“枝頭到舌頭”的標準綜合體,確保讓消費者吃到的是口感基本相同、品質相對穩定的姜家觀秋梨。“要爭取做到每一顆‘梨香白沙河梨’有一個二維碼,為品牌價值提供保障。”
“邀請專家前來指導,優化秋梨品種,以綠色化、品質化、特色化、優質化為方向,實現秋梨產業提質增效。” 紀延鵬說,組織果農們積極加入合作社,按照“黨支部+合作社+果農”的模式,統一保肥節水、病蟲害綜合防控等技術的推廣,輻射帶動周邊果園提高管理水平,挖掘產業增值,帶動廣大果農增收致富,實現果品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僅如此,還要深挖產業價值,推進果蔬脆片加工、梨膏系列產品加工等項目,聚力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依據資源稟賦、歷史文化,積極拓展梨產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融合功能,讓鄉村振興‘梨’村民更近。(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馬丙政 蘭昌云 王德彬 通訊員 金繼浩)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