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為自己設定了目標和計劃,前5天執行得都不錯,第6天卻忍不住追劇、打游戲、吃零食,特別有罪惡感。
于是便開始激烈地自我批評,覺得自己墮落、缺乏自制力、虛度光陰,于是一整天都在自責中度過,既沒有休息好又耽誤了正事。
到了第二天,想到自己因為自責而耽誤的時間和精力,又再一次陷入自我厭惡和自我譴責:“我就是不行”,“我真的不如別人”、“我大概好不起來了”。
這樣的“內耗”,消解了行動力和意志力,最后往往會讓人自暴自棄,陷入習得性無助。
本期健康小科普,讓我們一起停止內耗,走出“過度自責”的陷阱。

你曾為什么事而深感自責?
@一只匿名小鯨魚:
從小長大,我特別愛自責,只要別人不滿意,我都會感到自責,覺得是自己不夠好。
有一件事,是我至今感到最為自責的,發生在我兒子兩歲的時候。
由于我和老公的工作原因,沒法全力照顧孩子,兒子兩歲的時候,只好打算把他送到老家給姐姐撫養。
當時,姐姐在老家,與孩子沒有見過面,我們趁孩子睡著的時候,讓我姐姐把他抱回了老家。因為不想看到孩子哭,所以才覺得這樣是最好的選擇。
當時我就想,孩子不怎么認識他姨媽,看不見媽媽,他醒來之后一定會哭,他肯定會感覺到天都塌了!
他該如何面對一切的發生?他是不是感覺父母不要他了,把他拋棄了,他的內心該是多么的絕望!
以后的日子里,每想到此,我就不能自控,幾次崩潰大哭,深夜把枕頭哭濕……無限的自責和痛苦,壓的我喘不過氣來!
盡管當時姐姐說孩子沒你想象的那樣,醒了就哭了一會兒,就沒事了。可是我還是覺得自己拋棄了孩子,讓孩子承受沒有安全感的日子,一生都會留有陰影。
尤其是現在,每當孩子表現出來安全感不足,我就感到莫名的壓抑,自責得要命!

為什么我們會陷入“過度自責”?
來自文章《你是那個會過度自責的人嗎?》
作者:吳在天
一定程度上的自責,可以讓自己看到責任所在,并對錯誤負責;而過度的自責,就有點像是不想為此事負責了。
因為你一直沉浸在痛苦難受的快感之中,以至于忘記接下來要去做的事情。
過度自責,就像是一種令人上癮的動力,沉迷于過度自責的游戲中,似乎就可以逃避失誤之后的懲罰。
盡管可能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懲罰,但是這種防御模式已經內化在心里,一碰到類似的情況,就會啟動防御狠狠地先自責一番。
過度自責,不僅可以防御內心害怕被懲罰的焦慮,還可以滿足自我控制感。
因為指責、懲罰,那些本該是由別人來操控的事情,都被自己掌控了。你把別人指責與懲罰自己的機會給搶掉了,就好像這件事情最終都是由自己來操控一樣。
因為別人沒法控制,事情的發展也沒法控制,但是,我可以控制我自己,如果我能夠做好,如果我當時做好了,事情就不會變得那樣了。當我們這么想的時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失控感。
過度的自責,就有點像孩子式的自戀心理,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導致的,我需要負最嚴重的責任。

總是陷入自責的情緒,怎樣學會放過自己?
提問者心聲:
我總是回想起自己過去做的不好的事情,然后沉浸在自責、批判、對自己不認同的情緒中,很長時間走不出來,怎么辦?
優質答主:鏗鏘玫瑰
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行為,有時候會想起之前做過的事,復盤哪里做得不好,客觀評價自己、反思過去也是一種自我成長的方法,是在承認自己的不足,激勵自己直面不完美的自己,激勵自己下次做得更好。
但反思不是自我否定,自我否定并不客觀,非但不會讓自己有所成長,反而讓自己變得自卑、消極。
你的狀態就屬于自我否定,自我批評,這會讓你看不到真實的自己,無法客觀評價自己,認為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很容易有抑郁情緒,越抑郁,越把自己推向糟糕的狀態。
那么,該如何調整呢?
第一步:記錄下你的想法
把那些后悔自責的事情用筆記下來,同時也記下你對自己的評價。
這個過程會很痛苦,你需要一些勇氣。但當你能直面這些否定自己的語言的時候,你就變得勇敢了一些,不再懼怕這些自我否定。
這個方式可以降低你自責的強度和頻率。
第二步:判斷你的真實情況
寫下來后,你會輕松很多,但還沒結束。這個時候你還需要去判斷這些自我評價是你主觀的想法,還是客觀事實。
人都是有優點也有缺點的,當你又能看到缺點也能看見優點的時候,你就不再會苛責自己,也就能客觀評價自己了。
第三步:做一個自我成就列表
在紙上寫下你所取得的一些成就,每次自責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這能讓你看到真實的自己,不會陷入自責狀態。
關注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就不會產生那么多的消極想法。
第四步:覺察你的自我評價對自己的影響,進而用積極的語言去引導自己
比如,回想起過去的一件事情,自己做得并不好,在那種場合,自己不該說那樣的話。
如果,你說“我怎么那么笨”,這會讓你陷入自己真得很差勁的狀態。
但是,你要是用鼓勵的方式表達“那樣的場合我做得確實不妥,下次一定記得不再那么做。自己也是的,太用心了,卻沒有顧及到場合是否適合。”那么,你就能以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去看待過去自己做過的事情了。
還有一點就是,你需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價值觀,什么是你真正想做的。
鼓勵自己勇敢一些,去承擔該有的責任,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然后,制定一個詳細的行動計劃,幫助你一步步克服不足,越做越好。
多次重復這樣的練習,會讓你擺脫自我否定的思維趨勢,形成一種正確的看待事情的思維方式。
沒有人是不犯錯的,也沒有人是什么都做不好的。就算你過去做得多么不好,一切都還來得及,只要你看到自己的不足,勇敢去努力成長,一切都會變得好起來。

寫在最后
弗洛伊德說:“沒有人會無緣無故攻擊自己,除非他經歷過不斷被否定被攻擊的童年。”
自責型的人格,往往都有一個被攻擊的童年。
對這類人來說“自我攻擊”的特質,會很難改變,往往持續數年。
并且,雖然有時經過努力,有了一段時間“悅納自己”的經歷,也可能在某個瞬間,突然被打回原形。
但是,沒關系。波浪式前進,就算有起落和反復,也會逐漸走向勝利。
重要的是,要原諒自己。
你的焦慮、懦弱,所受過的傷害,容易自責的性格,都不完全是你的錯,甚至“自我攻擊”本身,也并不是你的錯。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