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9月12日4版
編者按
2020年7月,市政協印發《關于在全市政協委員中開展“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主題履職行動方案》,積極響應市委“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的號召,結合全市正在開展的“燃燒激情、建功青島”主題實踐活動,號召全市各級政協委員增強“青島發展、委員有責”的使命感和“愛青島、從委員做起”的責任感,為加快青島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獻計出力。
廣大政協委員積極響應號召,開展“我為青島提案、我為發展獻策、我為群眾辦事、我為雙招雙引出招、我為城市形象建言”活動,使“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和全市人民的共同行動。
《青島日報》今天推出“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青島市政協委員在行動”專刊,刊登在行動中涌現出的政協委員典型事跡。
抗“疫”戰場顯擔當 一件提案惠及幾千個體戶
——訪市政協委員、青島小農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玉靜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全市97萬余戶個體工商戶作為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最嚴重的群體之一,面臨著巨大的困難。6月28日,“我愛青島·陽光護苗”行動正式啟動,呼吁非國有企業、個人房東(業主)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個體工商戶減免部分房租,幫助他們共渡難關。啟動僅一個月的時間,就有138個青島愛心房東為6591家個體工商戶減免房租、物業費等超過1億元。
這場行動的發起,正源于王玉靜在疫情中的一份提案,她在《關于扶持個體工商戶及中小微企業正常復工復產案》中建議,為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等減稅降費,鼓勵減免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經營用房疫情期間的房租,同時對減免房租的物管公司及個體業主予以物質、精神獎勵。
王玉靜說:“經營用房租金是個體工商戶及中小微企業經營中最主要的支出之一。疫情期間,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其中就包括租金減免,但仍有很多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因承租個人或非國有企業的經營用房,無法享受減免政策。”
自疫情暴發以來,王玉靜的抗“疫”之路從未間斷。
疫情防控期間,王玉靜還先后提出了《關于疫情對經濟開局影響的應對措施》《關于疫情期間關注市民心理健康引導樂觀積極應對》等建議。
在疫情防控形勢最吃緊的時候,她一邊協調企業復工復產,一邊四處購買調集醫療物資,捐往武漢抗“疫”前線。她曾連續幾天工作到夜里一點多,最終籌集了醫療手套30000副、醫療鞋套10000雙、防護服200套等發往武漢;將5000升消毒酒精捐給多個社區、民辦教育機構等。
“作為政協委員,要有公心、有義務、有責任在國家和社會面臨困境時挺身而出,主動擔當,主動作為,并以自己的行動號召全社會共同參與,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王玉靜說。
工作上的“拼命三郎” 履職中的百姓“貼心人”
——訪市政協委員、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青島分所審計部總監譚磊
見到譚磊時,他剛剛結束一次出差。匆匆趕回所里,譚磊沒有選擇休息,而是立刻投入到了下一個項目的工作中。
由于工作業務特點,審計工作基本沒有上下班之分,出差更是譚磊的“家常便飯”。白天與客戶洽談,實地考察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晚上加班加點工作。由于所聯系的企業業務遍布全國,有的在國外,譚磊每周平均出差時間都在3天以上,為充分利用時間,他的筆記本電腦從不離身,抓住一切時間工作,很多業務都是在旅途中包括飛機上完成,被同事和合作伙伴稱為“拼命三郎”。
多年來,譚磊一直負責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及大型外商投資企業的年度審計以及商務咨詢工作,并連續多年牽頭負責普華永道青島分所承擔的青島市直企業負責人年度經營業績審計稽查總協調工作。工作中,他秉承“解決重要問題,營造社會誠信”的企業使命,帶領經驗豐富、高素質的專業團隊,積極幫助客戶發掘并把握機遇,在審計領域為客戶解決業務問題,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作為市政協委員,譚磊始終聚焦百姓身邊事,千方百計擠出時間響應市政協號召開展的“雙崗雙責雙作為”活動,結合“三我”民聲傾聽活動和“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主題履職行動,積極參加“15個攻勢”質詢答辯、“問政青島”等活動,通過政協平臺為百姓生活更加美好建言獻策。
2020年“兩會”期間,譚磊在深入調研和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降低城市噪聲的建議。譚磊說:“像許多人在公共場合使用電子設備采取外放的方式、在居民區私人住宅開設樂器培訓班,或者建筑工地在居民休息時間施工噪聲等,這些都屬于城市噪聲。”為此,譚磊建議有關部門出臺倡導火車、公交車乘客不得外放電子設備,并對建筑施工噪聲的時間進行限定,針對在居民區開設樂器培訓班等具有社會噪聲污染的經營性場所進行核查,檢查其是否具有合法經營的資質。對于合法經營的場所,應限定其經營時間,避免打擾周圍居民休息。
為青島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浙商力量”
——訪市政協委員、浙商銀行青島分行行長黃千文
來青近30年,黃千文將青島視為“第二故鄉”,深耕島城金融行業,在推動自身企業發展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帶領浙商銀行青島分行緊密圍繞青島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積極擔當金融使命,做實金融支持小微企業、支持實體經濟。
青島某物聯網場景獨角獸企業的上游主要為物流公司及運輸公司等中小微企業,賬期一般在3至4個月,融資需求較大,融資能力偏弱。浙商銀行青島分行基于核心企業與供應鏈上游民營企業之間真實貿易形成的應收賬款,在不追加核心企業連帶責任保證的情況下,通過應收款鏈平臺向供應鏈上游民營企業提供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等服務。這些上游企業通過在浙商銀行簽發區塊鏈應收款,把“趴”在賬上的應收賬款變成安全高效的區塊鏈債權流轉工具,既可以融資變現,也可以繼續對外支付。借助金融科技創新,浙商銀行青島分行在幫助核心企業穩定并擴大上游供應商的同時,為中小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提供了更優解決方案,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截至2020年6月末,我們累計開立對公本外幣賬戶1100余戶,個人賬戶9200余戶,資產總額120.24億元,存款余額102.04億元,累計發放貸款319.18億元,已為我市企業提供了426.556億元授信額度,不良貸款率為零。”黃千文說。自2019年開業,短短一年間,浙商銀行青島分行已與20余家核心企業開展平臺化業務合作,服務上下游客戶70余戶,累計盤活融通資金近20億元,分行中小企業貸款余額33億元,有效滿足了企業的融資需求。
作為政協委員,黃千文發揮自身專業優勢,著眼于島城經濟健康發展,于今年市兩會提出了《在后疫情時期加快推進“區塊鏈”技術金融創新應用,促進六穩六保,助力中小企業復產復銷案》。“我相信,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將有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我們將依托浙商銀行平臺化服務戰略,不斷探索和實踐新的業務模式,更好地為島城企業解決現實的融資難題,為推動青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浙商力量’。”黃千文說。
平凡小事業 幸福千萬家
——訪市政協委員、青島天虹職業培訓學校校長孫希玲
“不論是育嬰還是月嫂,干的都是照顧嬰幼兒及寶寶媽媽和家人生活護理、衛生清潔、物品收納等瑣碎事情,但正是做好這些平凡的事情成就了千家萬戶的幸福生活。”在家政職業培訓領域從業近20年,孫希玲對家政服務行業有著更深刻的解讀。
當前,家政服務業呈現需求旺盛、行業細分深化、與新技術新模式結合緊密等態勢。該行業已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事關“調結構、穩增長、促就業、優民生”的新興業態。
青島天虹職業培訓學校自2003年成立以來,培訓育嬰員、保育員、母嬰護理師、中西式面點等專業學員近4萬人次,還有5位月嫂成功成為了“跨國月嫂”,贏得島城社會各界的好評。
為幫助學員適應不斷變化的行業需求,孫希玲還牽頭建立了回訓機制,只要從天虹職業培訓學校走出來的學員,都可以通過回訓免費進行技能更新。“來我們這里培訓的不少是生活困難、希望擁有技能的婦女。經過培訓不僅讓學員掌握了技術,還讓她們有了幫助其他人的機會,可以說是安置一個人,溫暖兩個家。”孫希玲說。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給家政服務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對此,孫希玲積極發揮政協委員優勢,為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建言獻策。先后提出“將社會組織和民辦非營利機構及個體工商戶納入失業保險支持參保職工提升職業技能補貼申領范圍,納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援企穩崗政策范圍”和“通過更新觀念、增強社會認可度、強化家政方面的立法、提高從業者素質等方面助推家政服務業職業化發展”兩條建議。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認為,我所從事的工作就是帶領一幫勤勞的家政人用真誠的服務以及專業熟練的技能走進千家萬戶,用一雙雙手守護祖國未來、陪伴在老人身邊。家政服務看似是平凡小事情,卻也是牽動你我的大事業。每個人既是國和家的服務者,也是被服務者。因為喜歡,所以執著,我會認真履職,盡最大努力讓更多家庭享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孫希玲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 余 博 通訊員 韓世剛)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