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0日訊 今晚,伴隨著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在大劇院上演,2021青島·大劇院藝術節隆重開幕,將為島城觀眾帶來一場為期51天、含31個項目、49場演出的全民文化盛宴。
央芭英皇版《天鵝湖》拉開藝術節大幕
今年藝術節開幕演出是國家頂尖芭蕾舞團中央芭蕾舞團帶來的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在演出開始前,大劇院南廣場進行的“天鵝湖戶外藝術公演”給現場觀眾呈現一場極致驚艷的沉浸式藝術體驗。光影打造的南廣場階梯猶如夜幕下的天鵝湖,碧波蕩漾,營造出浪漫的藝術氛圍。伴著室外樂團演繹的現場伴奏,一組芭蕾舞演員傾情演繹了“白天鵝雙人舞”“三大天鵝”“四小天鵝”三首經典舞段。

“天鵝湖戶外藝術公演”為大劇院藝術節啟幕。
《天鵝湖》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芭蕾舞劇,是芭蕾藝術的代名詞,代表著古典芭蕾的最高成就。本次中央芭蕾舞團演繹的英皇版《天鵝湖》,是當今世界舞壇公認的最佳版本之一,近五年來首次出京巡演,首站即落定青島大劇院。

大小“天鵝”的互動。
中央芭蕾舞團團長、藝術總監馮英說:“在開幕式呈現給大家世界經典芭蕾作品《天鵝湖》,這也是中芭演繹世界經典作品當中最擅長、最有自己特色特點的古典芭蕾舞劇。這次我們演繹的是世界芭蕾舞蹈大師納塔利婭·瑪卡洛娃版本,她的版本堪稱世界上最具有女性柔美、優雅,以及舞性特別強的版本之一。我們演繹的《天鵝湖》也得到了納塔利婭·瑪卡洛娃本人的贊譽,在世界各地演出時也因演繹《天鵝湖》的細致、內在,極具表現力得到了觀眾的贊揚,我相信青島的觀眾會很喜愛,因為青島是一個美麗開放的城市,這個城市對藝術的愛讓我印象深刻。”

開幕式上,現場觀眾沉浸在芭蕾的魅力之中。
馮英在藝術節開幕式致辭時感慨中芭與青島淵源頗深,她說:“中芭對青島并不陌生,我們的看家戲《紅色娘子軍》、 三章芭蕾《沂蒙情》都曾多次在青島大劇院的舞臺上與大家見面,去年,我們更是在一場絢麗多彩的《芭蕾精品晚會》中與親愛的青島觀眾們共同跨年,這份感動讓我們記憶猶新,今天再次來到美麗的青島,我們的內心都非常興奮和激動。”對此,青島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仲欣表示:“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中芭這樣優秀的院團多次來青。后疫情時代,藝術將更加被人們所需要。作為城市文化地標、高端演出平臺和文化普及平臺,青島大劇院有責任在積極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同時,承載起人民群眾對優質文化資源的渴望,把最精彩的藝術經典、高端劇目帶到島城觀眾的面前。”

央芭英皇版《天鵝湖》。
“1新”迎接新十年 “1藝”打造新高度
2021年是青島大劇院運營11周年,今年藝術節以1“新”1“藝”為主題。據了解,1“新”,寓意 “新”啟十年,引領文化新時尚;1“藝”,寓意“藝”更繽紛,在劇院看遍世界經典。
每年藝術節,都匯集了青島大劇院年度最高端的精品項目,今年同樣匯聚了中外經典,呈現出高端化、規模化、全民化三個特點。中央芭蕾舞團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郎朗·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獨奏音樂會、《呂思清獨奏音樂會》、《中國愛樂樂團交響音樂會》和《中國交響樂團合唱音樂會》、中央歌劇院歌劇《卡門》等全球頂尖演藝資源匯聚一堂,讓島城觀眾們在家門口就可盡享國際一流的藝術作品。
今年藝術節由鴻音、槃舞、蘊劇三個單元組成,“鴻音”單元云集了國內的一批大家、名團;“槃舞”單元匯聚了國內最高級別的各類舞劇;“蘊劇”單元集聚了眾多舞臺經典,完備的藝術門類,全面滿足觀眾朋友們的藝術欣賞需求。青島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宣傳負責人葛菁說:“本次藝術節三個內容板塊分別是音樂類、舞蹈類、戲劇類。音樂版塊有郎朗鋼琴獨奏音樂會、呂思清小提琴獨奏音樂會等;舞蹈類有獲得文華獎的《沙灣往事》、和故宮聯名出品的《只此青綠》等;戲劇板塊有超人氣的音樂劇《也許美好結局》等等。”
首次推出“公共藝術計劃”,把高雅藝術送到觀眾身邊
為回饋社會各界和廣大觀眾的關心和支持,青島大劇院在本屆藝術節期間首次創新推出“公共藝術計劃”系列戶外藝術節,先后策劃“芭蕾舞天鵝湖戶外公演”、“亞洲著名舞者王亞彬藝術分享沙龍”、“云·尚藝劇本圍讀交流會”等多場戶外主題藝術活動,讓藝術走出殿堂,把高雅藝術送到觀眾身邊。同時,還將舉辦全場票價僅11元的“11周年慶典音樂會”、免費開放的《1“新”1“藝”時尚藝術展》和“11周年粉絲節”等大型公益活動,邀請市民朋友們“無門檻”走進劇院,讓市民朋友們在全天有戲、整月有戲、處處有戲的藝術節氛圍中,感受前所未有的文化、藝術、休閑娛樂體驗。
當晚,《1“新”1“藝”時尚藝術展》同時開幕。青島大劇院將本屆藝術節重磅劇目中的藝術元素進行提煉,《天鵝湖》中翩翩起舞的白天鵝公主、《卡門》中熱烈奔放的吉普賽女郎、《沙灣往事》中家國為懷的廣州音樂人、《只此青綠》中風姿綽約的宋代仕女、正沉浸在演繹中的鋼琴演奏家、小提琴演奏家……一個個經典的動態舞臺形象,凝結成互動性的靜態展品。眾多觀眾在展覽現場久久駐足,爭相拍照,感受著“沉浸式”觀展的氛圍體驗。(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芝萌/文 王雷/圖、視頻)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