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4日訊 “咱們鎮上的退役軍人服務站和市里的退役軍人事務局有區別嗎?”“有了退役軍人服務站關乎咱們退伍老兵的大事小事是不是在家門口就能辦?”“具體服務工作將如何開展?”9月9日一大早,膠州市里岔鎮退役軍人服務站大廳前臺就聚集了一大批前來辦事的退役軍人。

2021年7月31日,里岔鎮退役軍人服務站正式揭牌,集服務窗口、法律咨詢室、崗位培訓室、心理咨詢室、老兵調解室、來訪接待室、退役軍人之家于一體,打造多功能、一體化、網格式服務模式。
據了解,里岔鎮現有服務對象2121人,優撫對象576人,重點優撫對象194人(其中包括建國前復員軍人和抗美援朝軍人13人、殘疾軍人39人、烈士遺屬5人、病故軍人遺屬3人),退役軍人服務站為做好退役軍人工作,全面加速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讓服務站成為退役軍人“溫暖的家”。

里岔鎮大力推行精準服務,在提升“服務軟實力”下功夫,不斷強化服務站工作人員的能力素質,堅決做到及時處理退役軍人的合理訴求,積極為退役軍人提供心理疏導、精神撫慰、人文關懷、法律援助、就業安置等服務,讓退役軍人感受“家”的溫暖。
這一天,退役軍人肖政委早早地來到了服務站。作為里岔鎮肖家村網格新任“退役軍人黨支書”,上任之初,也是困難重重。以前的肖家村班子成員不健全,支部書記一職空缺多年,導致新村換屆以來,村里工作很難開展,為此他一早來到服務站尋求幫助。服務站工作人員劉克成在詳細了解情況后,及時向站長匯報,群力群策制定形成初步方案。經鎮政府會議討論通過,由退役站從肖家村網格內30多名退役老兵中選拔出優秀干部,充實到網格班子中,充分發揮退役軍人的優勢和作用。并組織30多名退役軍人,成立“退役老兵志愿服務小分隊”,秉承“一個黨員就是一面幟,一名退役軍人就是一名沖鋒的戰士”,利用周末及晚上時間走訪群眾家中,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心中,取得了全體村民的認可和擁護。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為更好的開展面對面、手拉手、心貼心交流,退役軍人服務站設立檔案室,存放轄區12個新村、101個網格支部、2121份退役軍人檔案,檔案管理做到了“一人一檔、分區存放、等級管理”。通過探索新模式,將退役軍人工作與網格工作相結合,將服務對象劃入基層網格,納入網格管理,做到每名網格員對所屬服務對象“底數清、情況明”,實現了方便快捷各類人員為退役軍人群體開展相應服務;幫助退伍老兵化解煩惱,聘請專家給予專業性指導,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已累計為224名優撫對象發放撫恤補助金614016.25萬元,妥善安置轉業士官5名、退役士兵12人。
“我們制作抗美援朝老復員軍人口述歷史紀錄片,遴選優秀退役軍人典型進行事跡宣講形式,營造尊重尊崇退役軍人的濃厚氛圍,弘揚人民軍隊光榮傳統。”里岔鎮退役軍人事務站站長潘國勛介紹說,“除此之外,還組織九旬抗美援朝老兵徐志連、周茂財進校園,講述抗戰親身經歷,讓紅色基因的‘傳承者’成為‘傳播者’,講好英雄故事,傳承英烈精神,廣泛深播‘紅色種子’。”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里岔鎮退役軍人服務站在里岔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發掘退役軍人群體中的榜樣模范,1人獲評最美青島退役軍人,3人獲評最美膠州退役軍人,截至目前已安排16名退役軍人到鎮部門負責人、新村黨委書記等崗位鍛煉。成立300余名退役軍人組成的志愿服務隊,打造老兵突擊、紅色傳承等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送服務進家門”“為文明出行站次崗”“你有難·我來幫”等服務活動組織的有聲有色,退役軍人地位進一步提升。
“我們堅持把退役軍人服務站打造成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平臺,傳承紅色基因的載體,服務退役軍人的抓手。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今天的里岔鎮處處都彰顯著致敬英雄、尊崇軍人、關愛功臣、服務社會的時代新風。”里岔鎮黨委副書記張恒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錫復春 通訊員 王雪妍 鄭超)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