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4日訊 9月11日-12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專家組一行,專程到青島圍繞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以及鄉村治理工作召開研討會議。專家組實地調研了寶山鎮大陡崖村“德育銀行”、鐵山街道楊家山里田園綜合體、六汪鎮青島祝茲田園綜合體等。青島不斷創新思路打法,激活鄉村振興的“鄉鎮密碼”,在鄉村振興領域的探索得到了專家組的高度評價。

“德育銀行”創新鄉村治理模式
專家組一行首先實地調研了寶山鎮“德育銀行”。在大陡崖村“德育超市”,貨架上整齊地擺放著書本、手工抽紙盒、香皂、洗衣粉、醬油、醋、茶等日用品,琳瑯滿目的生活用品,讓人目不暇接。寶山鎮駐大陡崖村網格員潘洪菊介紹,“德育超市”是村民們在線下兌換積分的地方,每月的積分兌換日,這里像“趕集”一樣熱鬧,大家用自己努力贏得的積分,在這里兌換自己需要的用品。
寶山鎮黨委書記胡文國介紹,“德育銀行”是在村莊導入學校德育理念和銀行管理理念,以銀行積分的形式,建立積分激勵和約束機制。每個農戶在環境保護、睦鄰和家、鄉村發展、公益奉獻和自治守法五方面的表現,都被記入到銀行德育卡,兌換成德育積分在“德育銀行”里積存起來。以農戶為單位,建立村民積分賬戶,每個賬戶每月基礎積分為100分。村民積分賬戶1積分等值人民幣1元,德育積分積累到一定數量后,憑著積分,村民們每個月在積分兌換日,可到村“德育超市”兌換日常百貨,也可兌換理發、查體、全家福拍照等社會化服務。
漫步在大陡崖村,目之所及紅瓦白墻,綠樹繁花,村居整潔,優美的人居環境讓專家組不住贊嘆。這一切轉變,離不開“德育銀行”的賦能。早在2020年底,大陡崖村開始探索建立村黨支部領辦“德育銀行”。作為首個試點村,“德育銀行”的出現,讓這里的鄉村善治實現了新跨越。“以前需要反復動員,磨破嘴皮子都不一定有用的事情,現在鄉親們自覺就做了。” 大陡崖村黨支部書記楊力感觸頗深。
大陡崖村只是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村黨支部領辦‘德育銀行’已經在全區11個鎮街的100個村居復制推廣。此外,新區今年專門安排344萬元財政資金用于‘德育銀行’建設補充資金。”西海岸新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王衛青表示,作為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西海岸新區不斷探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通過黨支部領辦“德育銀行”,創新鄉村治理體系,將有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帶動農村共同富裕。
專家組一行對于“德育銀行”的經驗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專家組成員、中國農科院研究院趙一夫認為,黨支部領辦“德育銀行”實現了鄉村治理多元化、精細化、科學化,蹚出了一條“黨建強、鄉村美、治安穩、村民富”的鄉村治理有效路徑,成效十分顯著,值得在更大范圍推廣。

田園綜合體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
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
溪水潺潺傍村流,百花燦爛送清爽,秋日的楊家山里景色迷人,絕美的自然風光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來秋游,也吸引全國的劇組來此取景拍攝。乘勢而起,應運而生。鐵山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楊家山里田園綜合體啟動建設,充分發揮“原鄉原水原生態”獨特自然資源,規劃布局綜合服務中心、有機農業生產區、農旅融合體驗區等“一心四區”,搭建起人才返鄉、資本下鄉、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創業平臺,真正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美麗田園。目前,項目已被列入青島市級田園綜合體。

走進六汪鎮龍庵村,該村黨支部書記王志遠介紹,自從打造了西漢祝茲陶瓷文化村,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來了解祝茲文化、欣賞陶瓷藝術、體驗田園風情。他所提到的龍庵村祝茲陶瓷文化,是六汪鎮打造的青島祝茲田園綜合體項目中的一部分。
不遠處,我國北方最大的生態蛋雞養殖基地吸引絡繹不絕的“取經者”,該基地存欄蛋雞達100萬只,日產鮮蛋50噸、有機肥30噸,該項目采用“生態養殖+綠色種植”的模式,實現養殖企業、種植企業、農戶共同參與,農業產業鏈形成閉環。
六汪鎮黨委書記李海波介紹,目前該鎮布局了青島祝茲、鐵橛山、儒農家園三大田園綜合體,依托獨特的山水、文化、農業資源,確立“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特色“觀光農業”,引領全鎮民宿、旅游、農業采摘產業快速發展。三大田園綜合體建成后可帶動周邊23個村莊產業振興,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專家組一行對青島田園綜合體的突破創新紛紛點贊。專家認為,楊家山里田園綜合體、青島祝茲田園綜合體等項目探索深入、推進扎實、效果明顯,通過培育引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拉長農業產業鏈,使大農業產業更加完整,功能更加多樣,業態更加豐富,帶動鄉村振興和促進農民收入增長作用成效顯著。
山花處處,春意濃濃。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這張答卷上,青島以鄉鎮為筆,奮力書寫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答案。(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通訊員 寇亞迪)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