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4日訊 今天下午,市農業農村局二級巡視員史躍林做客民生在線,圍繞“加強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管理及種業發展”主題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針對網友提出的問題一一回復。

創建美麗鄉村示范村400個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億萬農民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了全面小康社會,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地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史躍林介紹,近年來青島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強化資產盤活,拓寬發展路徑,扶持集體經濟發展。目前,我市共有811個行政村,已全面消除經濟薄弱村,2020年全市80%以上行政村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脫貧攻堅成果不斷鞏固,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基礎。
針對網友“現在青島地區的農民人均收入是多少?農業是否為最賺錢的行業?”的提問,史躍林介紹,根據統計數據,2020年青島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為23656元,同比增長4.8%,增速較城市居民高2.2個百分點;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55905元,城鄉收入比為2.36:1。“下一步,我們將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統籌城鄉發展,多種途徑增加農民收入,力爭使農業成為更加賺錢的行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網友關心的話題之一。史躍林表示,市農業農村局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開展美麗鄉村示范創建,按照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服務美、人文美“五美”要求,對示范村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實施村莊綠化美化等公共空間提升,保護古樹名木、古村落、古民居等歷史遺跡和非物質傳統技藝。目前,青島累計創建美麗鄉村示范村400個,農村生態顯著改善,環境更加宜居,經濟更具活力,公共服務和鄉風文明水平大幅提升。
他說,對欠發達村莊,青島將重點支持發展產業扶貧項目,穩定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對低收入人口主要是通過發展產業帶動,同時協調教育、民政、醫保、衛生健康、住建、人社等有關行業部門落實各類幫扶政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引導更多年輕人返鄉入鄉
網談中有網友提到,現在很多居住在農村的年輕人都會背井離鄉去打工,村里面留守的主要是一些老年人、殘疾人,對農村農業的發展非常不利,“能否讓那些背井離鄉的年輕人留在農村,為農業農村發展貢獻力量”?
史躍林表示,這個問題的確存在。近年來,青島開展了農民職稱“民企直評”“鄉村振興英才”評選,吸引更多的人才參與鄉村振興,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入鄉,在農村創新創業。一批大學生村官、新農人、職業農民到鄉村大舞臺,也煥發了勃勃生機。下一步,將研究促進鄉村人才參與鄉村建設的相關政策措施,包括平臺搭建、對人才進行專業輔導、優化農村環境等,引導更多年輕人返鄉入鄉。

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支持。去年,市農業農村局指導成立首支由市級引導基金參股的農業產業基金“山東新希望鑫農股權投資基金”,基金規模30億元,主要投入包括生豬飼料、養殖、食品深加工、養殖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等項目。史躍林在回答網友提問時表示,今年市農業農村局已與多家商業銀行簽訂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推動銀行現場簽訂了近20億元的涉農項目貸款(授信)。目前,農業銀行青島分行正在與市農業農村局密切對接,擬就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開展合作。
種業創新要破卡點、補短板、強優勢
糧食是社稷之本,種業是糧食之基。網談過程中,不少網友對種業問題很感興趣。史躍林介紹,種業是指由品種選育、種子生產加工、種子經營推廣以及與其相配套的政府管理、社會服務、公共支持、種子協會形成的行業自律等系統共同構成的有機整體。種子行業位于整個農業產業鏈的起點,是最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之一。一粒種子,關系著中國人的飯碗安全。
針對網友提出的“什么時候農作物種植可以使用由中國人自己研發的種源”問題,史躍林說,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信息,我國農業用種安全是有保障的,風險也是可控的。當前,我國農作物特別是糧食種子能夠靠自己來解決,我國自主選育的品種種植面積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但是,我們的種業發展還有不少的不適應性和短板弱項,迫切需要下功夫解決。
“中央一號文件已經對打好種業翻身仗做了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涉及到種質資源保護、育種科研攻關、種業市場管理等全鏈條各個環節。總的來講,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和問題導向,圍繞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的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的要求,遵循種業創新發展規律,破卡點、補短板、強優勢,確保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史躍林說。
針對網友提出的“怎么樣在種植的時候,讓蔬菜瓜果可以回歸以前自然熟的味道”問題,史躍林表示,為了提高經濟收益,老品種的瓜果蔬菜逐漸被更適合現代儲運營銷要求的新品種取代,但隨著生活質量和水平的提高,記憶中的瓜果香甜成為人們追求健康生活的一個需求。近幾年,市農業農村局在全市大力提倡使用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質量,保證產出的農產品既有“量”,更有“質”。“通過土壤質量的提升和品種風味的改善,可以讓人們再次體味傳統農產品的味道。”(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民生在線”下期預告
網談時間:9月15日(周三)14:30—16:00
網談單位: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