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舌頭上岸。記者 康曉歡 攝
這個小漁村碼頭叫港東碼頭,位于秀美的嶗山北麓。中秋佳節快到了,正是青島本地小海鮮上岸的好季節,這里有剛上岸的小刀魚、海鋪對蝦,大螃蟹和各種魚類,好不新鮮呀......昨天中午,隨著一艘艘小漁船捕撈歸來,整個漁港碼頭上呈現出一派牧漁耕海的豐收景象。63歲的漁民劉岐剛協助36歲的女兒劉小溆,在碼頭上現場開機直播,在介紹完剛上岸的各種小海鮮外,還不忘穿插推介家鄉的漁家文化和自然景觀。記者注意到,這對漁家父女的直播一直持續到下午兩點多,4個小時的直播有上萬名全國各地的粉絲不斷圍觀下單,半天時間賣掉了兩噸海鮮。
劉小溆直播引來上萬人。記者 康曉歡 攝

現場:一場直播賣掉兩噸海鮮
隨著青島各碼頭9月1日開海后, 因為天天在碼頭直播小海鮮,青島市嶗山區港東村一個叫“小溆海產品”的直播抖音號,從一開始的幾百粉絲,到現在的數萬粉絲,被全國各地的網友所關注,這個直播賣海鮮的漁家女,開始慢慢成了青島的海鮮網紅大伽。
9月16日中午,港東漁港碼頭上,200多條漁船陸續歸港,一船船小海鮮上岸,劉小溆在父親的協助下,將10多個海鮮品種一字排開,拉開架勢開始了直播帶貨。只見劉小溆陸續拿起刀魚、對蝦和螃蟹,一一向全國的網友詳細介紹。聽著遠處傳來的漁船馬達聲,透過直播鏡頭看著剛剛從海里捕撈回來的魚蝦蟹螺,圍觀直播的人越來越多,許多粉絲當場下單購買。
63歲的漁民劉岐剛介紹, 他20歲時就開始跟船出海捕撈,一直到前幾年才退休在家。目前家里有一條40馬力的漁船,雖然自己不經常出海了,但雇了兩名船員依舊天天出海捕撈。漁民以捕撈為生,為了多賺點錢,自從開海后,他和女兒每天都在碼頭上直播帶貨。一開始老劉對直播帶貨也不太感冒,后來女兒的一場兩個小時的直播,就賣掉了幾百斤海產品,所以今年開海后,他和女兒商量著一起把直播間搬到碼頭上,這樣會更受歡迎。果然,每場直播都人氣爆滿,最多一場4個小時的直播,包括各種 海產品在內,銷售掉了4000多斤海貨。
劉岐剛配合女兒劉小溆直播。記者 康曉歡 攝
講述:漁家父女直播成網紅
劉岐剛雙手抱起一條約6斤重的大鲅魚,站在鏡頭前,女兒劉小溆開始險國向數萬粉絲介紹這條深海魚的特點;介紹完青島鲅魚的故事,又特意向網友們講起了嶗山漁民古時候出海的民俗趣事.....
昨天,劉岐剛和劉小溆這對漁家父女持續數個小時的現場直播,吸引了上萬人關注,這些粉絲均來自全國各地,最遠的西南邊陲,甚至還有新疆等地。距離數千里之外的粉絲看了直播后,準備下單購買青島的小海鮮,都被劉小溆當場拒絕,她耐心解釋路程太遠,物流送達時,一是成本過高,另外主要是鮮度不夠。許多外地的網友,被青島這位漁家女的善良和誠實所感動,大家都表示,將來一定要去港東碼頭嘗嘗青島本地小海鮮的味道。
隨著直播帶貨的人氣越來越旺,劉小溆的海鮮也越賣越紅火。尤其是到了周末兩天,她的這場直播數萬人圍觀,有時最多一個人就能訂上千斤各種海鮮。還有的網友看了劉小溆的直播后,直接開車帶著箱子來到港東碼頭,將購買的各種小海鮮搭配裝箱運走。更多青島本地的市民,通過“小溆海產品”直播號,開車來到碼頭購買海鮮。許多時候,劉小溆自己家的小海鮮銷售完了以后,又幫助鄰家銷售。
一條漁船捕撈上百斤蝦虎。記者 康曉歡 攝
幕后:化妝師改行直播小海鮮
劉小溆雖然出生在小漁村,但選擇的職業卻是許多人羨慕的化妝師。幾年前,小溆作為一名出色的化妝師,月薪至少也在6000元以上,但有一次,當她看到南方有一名漁民直播海鮮的視頻后,很受啟發,決定借助家鄉漁港的優勢試水直播帶貨。
開始,干了幾十年海上捕撈的父親很反對女兒的決定。在父親眼里,化妝師比做回漁民要強上百倍,但劉小溆卻有著另一番策劃。她想把自己家鄉漁港碼頭為直播間,讓外面的更多人都知道青島的漁港碼頭,一方面能賣貨,另一方面還能宣傳漁家文化。
當她把自己的這些想法和父親說了之后,最終得到了父親的支持。2020年開海后,由于疫情影響,雖然只做了幾場直播就停下了,但僅僅這幾場直播,就讓小溆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一場兩個小時的直播,竟然賣掉了上千斤海產品,這和父親在碼頭上擺攤零售相比,要高出了好幾倍的收入。這回,這位老漁民徹底被網絡直播折服了。
節前上岸的還有不少海蜇。記者 康曉歡 攝
未來:開直播宣傳漁家文化
為了把直播賣掉海鮮的事情做好,劉小溆徹底辭掉了化妝師這個工作,回到了小漁村開始專門研究如何直播帶貨,宣傳包裝漁村海鮮。今年8月下旬,距離開海還有10多天時間,劉小溆就從漁民修船到結網,開始了一場場主題直播,在這期間她不斷講述青島開海后,會有什么海鮮上岸,開海有什么樣的漁家風俗等。到了開海當天,就有上萬粉絲通過劉小溆的碼頭直播,觀看了青島的開海盛況。
漁民世世代代受大海的恩澤,作為一名漁家子弟,要通過網絡大力宣傳漁家文化。劉小溆說,港東漁村就在美麗的嶗山和仰口北側,接下來,她正在考慮利用各種直播平臺,特別策劃幾期介紹嶗山自然風景,尤其是二龍山和反映青島道教文化的內容,讓更多的網友知道青島,了解青島的漁家文化。在些基礎上,她也正在和父親商量,成立一家海產品公司,并注冊自己的海鮮產品,讓青島的海產品成為更多外地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小黃花魚上岸。記者 康曉歡 攝
鏈接:節前海鮮漲價
距離中秋節還有四天,青島的各漁港碼頭和海鮮市場格外繁忙。豐富的海鮮紛紛登場,成為中秋佳節餐桌“C”位主角。早報記者探訪多個物流快遞發現,最近一周內,發往各地的海鮮量猛增,一家普通的小海產品店,一天發走的快遞就超過千件。僅順風一家從青島發出的海鮮就逼近10萬件。
中秋節越來越近,青島市場上的海鮮生意是一片紅火,剛上岸來的刀魚、鯧魚、鲅魚,很多都是帶著魚鱗撈上了岸,老板“叫囂”這是最后一網海貨,都是“一口價”便宜不賣。記者調查了解到,節前青島海貨漲勢明顯,大蝦38一斤,蟹子過百已經成為常態。9月1日開海之后,青島海鮮大量上市,蟹子、蝦虎和小刀魚等依次登場,開海后梭子蟹價格比開海前便宜了不少,但臨近中秋,螃蟹和刀魚等海鮮價格稍有上漲。在漁港碼頭,多數海鮮價格變化不大,周末、過節以及遇上刮風下雨的天氣海鮮就會漲價。
今年青島本地鯧魚和小刀魚收獲很大,在各大市場,成筐來銀鯧魚,價格不菲,最便宜的15塊錢一斤,而中等個頭或再大一些的一般都在50或者70塊錢一斤,節前海鮮漲價尤其的明顯。現場前來拿貨的商販都很慎重,雖然到了中秋國慶,海鮮需求旺盛,但畢竟當地人消費能力有限,普普通通一個禮盒,價格就在500~800塊錢不等,幾乎看不出多少東西。商販介紹,青島的大部分小漁船出海捕撈不敢跑太遠,所以捕撈貨源很新鮮,碼頭上幾乎是“一口價”買賣,過節期間,競爭尤其激烈,船老大不愁沒銷路。(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