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8日訊 2021年第14號強臺風“燦都”近日從南向北穿過東海,期間,中國科學院近海海洋觀測研究網絡東海海洋觀測研究站共計5套浮標系統先后獲取到實時觀測數據,“捕捉”到18級超級臺風的最大風速。據悉,這是我國浮標首次在東海海域觀測到18級超級臺風。

東海海洋觀測研究站獲取“燦都”臺風的典型數據情況
根據觀測數據,此次臺風“燦都”最大風速為61.8米/秒,最低氣壓為957.7百帕,最大浪高為10.6米,其中最大風速已超過17級最高標準61.2 米/秒(17級以上超級臺風,一般稱為18級),這是東海海洋觀測研究站以及中國近海觀測研究網絡組網以來觀測風速之最,也是我國浮標首次在東海海域觀測到18級超級臺風。

21號浮標受“燦都”臺風影響發生位移情況
本次“燦都”臺風結構密實,核心云團緊密、高速旋轉,臺風眼清晰細小,屬于短小精悍的“子彈型”臺風,可快速加強又快速減弱,對浮標的破壞力極強。據介紹,東海海洋觀測研究站21號浮標因受臺風“燦都”影響多次發生移位,且移位方向和臺風的整體運行方向不同,這同時證明了其高速旋轉的特點。另外,由于今年5月份海洋所對東海海洋觀測研究站06號浮標應急大修時將浮標錨系進行了強化升級,確保了06浮標在經歷17級以上臺風情況下仍能安全在位運行。
海洋所負責建設和運行的中國科學院近海海洋觀測研究網絡黃海海洋觀測研究站和東海海洋觀測研究站致力于獲取高質量、高精度、長序列的實時觀測數據,在觀測極端天氣諸如臺風等方面優勢明顯。長期以來,這些寶貴的浮標觀測數據為海洋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這些數據與相關氣象部門實時共享,為臺風運移路徑預報、提醒沿海政府部門開展臺風預防和防災減災等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