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9日訊 在微涼的秋雨中,島城市民迎來了中秋假期第一天。不算明媚的天氣并沒有影響市民游玩的興致,今天的海信探索中心,各類活動爭相上演,吸引得客流從早上開館起便絡繹不絕地涌入。場館內人頭攢動,當日同時在館的客流量已經超過了旺季的周末。
這樣熱鬧的場景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市民和游客對科技場館的熱情,也折射出青島市場化運作的科技場館蓬勃生長的現(xiàn)狀。
近年來,通過活動向市民展現(xiàn)前沿科學技術和應用成果,助推科技資源轉化為科普資源,讓更多高新科創(chuàng)產品走近生活,已經成為島城推進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在這個過程中,以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海信探索中心等為代表的市場化運作科技場所為市民搭建了學、玩一體的載體,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發(fā)展道路。
體驗感永遠是最重要的
與公益性科技場館不同,市場化運作的科技場館意味著收費。那么對于受眾來說,能不能“值回票價”,甚至是否愿意進一步為增值服務買單是市場化能否成功的重要驅動力。因此,受眾的體驗感必須被擺在首位。
走進海爾家電博物館,一層是博物館主體,二層則被劃分為主題展區(qū)、城市藝術廳及創(chuàng)客教育區(qū)等部分,就是為了滿足不同受眾的多類體驗需要。
博物館主要以海爾智家的發(fā)展歷程為依托,還原了家電發(fā)展的“前世”,也暢想著家電發(fā)展的未來。場館門票定價80元,親子票定價120元,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地進去看一圈,這個票價未免偏高。對此,博物館讓票價“物有所值”的方案便是盡可能多地增強活動性和體驗感,讓受眾沉浸式走進家電發(fā)展的歷史和未來。

館長鐘浩舉例道,在回顧家電發(fā)展史的過程中,受眾可以借助VR技術,現(xiàn)場“砸”冰箱,透過砸壞的冰箱,當年張瑞敏砸冰箱的視頻史料才會徐徐在眼前展開;在暢想家電未來的部分,受眾則可以通過智能家電,現(xiàn)場模擬換發(fā)型、換服裝等真實效果,極具參與感。據(jù)悉,目前,博物館正在與專業(yè)團隊合作創(chuàng)作音樂劇、舞臺劇,在不久的將來,受眾可以在博物館里通過觀看各類表演,進一步了解家電發(fā)展的“前世今生”。
而走進場館二層的活動體驗區(qū),“神奇動物在哪里”科普互動展、無人機實訓、親子活動區(qū)等科技項目都可以進一步付費參與。以話劇場所為例,這里既可以安排兒童劇目表演,也能承載各類親子賽事,在剛剛過去的暑期,該場所就承接了一項大型親子賽事,僅3天就有條不紊地接待了1000組親子家庭參與活動。一個場地多種功能,不僅實現(xiàn)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也極大滿足了不同受眾的參觀需求。
“與其說博物館是一個實體場所,不如說是一個科技平臺,我們通過引入不同板塊,面向不同社群,開展各類活動。”鐘浩總結道,“在這個過程中,各項活動還可以在統(tǒng)一調度下實現(xiàn)有機串聯(lián),甚至是‘定制’項目,以確保受眾在這里有事可做,不虛此行。”
2019年9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的海信探索中心更是青島以市場化方式運作的科技場館的代表,在這片一萬平米的創(chuàng)新體驗空間里,共設計了500余件展品和展項,其中近半數(shù)為互動式體驗展項。放眼全國,與杭州、蘇州等城市相比,這樣的場地規(guī)模和展項設計無疑處于“領跑”梯隊。
定位為“綜合性科學探索與科學普基地”,為了打造最好的體驗感,探索中心分設科學發(fā)現(xiàn)館、科學啟蒙館、自然探索館、世界電子消費博物館、海信歷史文化館等五大場館。在科學啟蒙館,3-12歲少兒可以走近智能交通,感受水上科學,探索人體奧秘;在科學發(fā)現(xiàn)館,10歲以上少兒可以在各類活動中學習聲學、數(shù)學、力學、光學、電磁學等知識;在自然探索館,沙漠、平原、草原、雨林、極地、海洋場景栩栩如生,可以讓游客身臨其境地探索自然趣味。
場景豐富,體驗多元,自運行以來,不少顧客從“體驗派”轉變成了年卡會員,海信探索中心的客流量和營收也隨之不斷增長。
特色活動是有力支撐
為迎接中秋假期,海信探索中心早已在保證防疫安全的前提下,設計了從早上9點半持續(xù)到下午4點的各類活動。

假期首日,在“AI萌寵秀”表演區(qū),可容納150人的場地滿滿當當,家長和小朋友紛紛被舞臺上會翻跟斗、直立“作揖”的科技機器狗吸引著,掌聲和歡呼聲接連不斷;在“哈利博士奇遇記”科學秀表演現(xiàn)場,哈利博士和艾倫娜公主帶領小朋友一起將染色水變回透明、發(fā)射空氣炮,進行了一場“科學冒險”,引得小朋友們尖叫連連。

像這樣結合場館優(yōu)勢,定制各類特色活動,已經成為市場化運作科技場館發(fā)展的有力支撐。
海信探索中心市場部相關負責人許穎敏介紹,除了節(jié)假日,海信探索中心常年策劃、開展多種形式的“科學+”活動。比如,配合端午和春節(jié)推出的“嗨森粽動員”和“嗨森過大年”,暑期推出的“夏日嗨玩季”等,島城首家以科學為主題的“科學奇妙夜”也誕生在此。“通過科學主題與娛樂體驗、趣味互動的結合,引發(fā)人們對科學的關注和好奇心,是場館保持吸引力的重要秘訣。”許穎敏說。
具有特色鮮明的創(chuàng)新型互動式研學游、親子游等活動也是海信探索中心和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不約而同的選擇。
在海信探索中心,研學游志在用互動體驗改變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通過校本結合的研學方式,實現(xiàn)研學旅游創(chuàng)新升級。因此,中心精心挑選了651個涵蓋歷史、人文、科學、海洋、生物、物理、地理等領域的知識點,充分結合課本內容設計體驗環(huán)節(jié),讓研學之旅成為“看得清、摸得著、記得牢”的校外課堂。值得一提的是,每個研學項目在推向市場前,都要對超過300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進行10輪測試,以切實保障研學和體驗的成效,對特色化活動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此外,海信探索中心還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研學模式,將場館展項、標本先后走入我市50多所中小學校園開展公益科普課程。即便是去年受疫情影響場館關閉期間,中心也在業(yè)內率先以“直播探索+線上授課”的形式開設公益研學課程,帶領全市6000多名中小學生開展了海洋、生物、物理等多主題的線上研學體驗,讓學生足不出戶真正實現(xiàn)“停課不停研學”。

無獨有偶,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赫伯特夏令營”“小小演說家”“博物館奇妙夜”等研學活動也深受市民喜愛。在夏令營活動期間,博物館會邀請來自海爾智家的設計師設計課程并擔任“講師”,與孩子們共同探索設計師的出發(fā)點,讓孩子們能在體驗中理解用戶訴求和設計的原理。
“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特色化活動的支撐下,海信探索中心今年的接待量接近20萬,已超過去年全年接待量;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今年的營收預期可達1500萬元,同比將提升25%。
政府購買服務為社會化科技場館發(fā)展助力
截至目前,海信探索中心已舉辦超過258場科普活動、304期線下科普講堂。作為重要的科普場所,這些市場化運作的科技場館得到了來自政府的支持。
自2019年起,青島市科協(xié)便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啟動了社會化科技館改革工作,共投入專項資金100萬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海信探索中心、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藍樹谷青少年世博園科技館等3家社會化場館結合自身場館優(yōu)勢、展品特色和公眾需求,開展公益性開放、研學游及各類主題性、社會性、群眾性科普活動。
目前,這3家社會化科技場館已在專項資金支持下累計開展各項科普活動800余場次,惠及青少年和市民150萬人次。這無疑緩解了我市優(yōu)質科普資源供給不充分、不平衡的現(xiàn)狀,探索了一條以政府財政資金為杠桿,撬動社會資本,協(xié)同打造現(xiàn)代化科技館體系的嶄新路徑,我市科普工作社會化進程隨之全面提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文/圖)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