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佳節話豐年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農諺道,八月十五定收成。今年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我們還將在秋分之日迎來第四個農民豐收節。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與前三屆相比,今年的豐收節更具歷史節點意義——在建黨百年之際,我國脫貧攻堅戰役取得了全面勝利,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了全面小康社會,“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地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雖然我國在“三農”領域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也在農村。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鄉村振興,任重而道遠。
致力于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的青島,“三農”領域家底殷實、可圈可點。青島是五個計劃單列市中唯一實現糧食自給有余的城市;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青島是唯一蔬菜、肉蛋奶和水產品等人均占有量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城市。2020年全省鄉村振興專項考核中,青島位居第一等次。然而,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青島還存在鄉村產業項目質量不高、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參差不齊、發展要素配置薄弱等短板。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等必須徹底改變傳統的單項突破或局部突進方式,深度融合發展,把鄉村振興工作真正統起來、合起來。尚需植入創新思維,在“三農”領域出新招,特別是要狠抓“四新”經濟的新業態,增加農民收入。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緊抓“業”和“人”兩個關鍵問題。
“業”即產業,產業興旺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前提。特別是對于農村的主導產業——農業來說,要從供給側改革入手,緊抓國民消費升級的趨勢,提升農品品質和檔次,延長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改變農業低效能、低收入的現狀。在此方面,柳州螺螄粉產業的發展或許能給相關企業和部門啟迪。
據悉,柳州市依托傳統特色小吃螺螄粉,在短短七八年間,創造了兩個百億級產業——袋裝螺螄粉產值超過100億元、原材料等附屬產業產值超過100億元,帶動20多萬農民致富。去年疫情期間,有關柳州螺螄粉的話題甚至在兩個月內10次登上熱搜。柳州螺螄粉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當地企業對新消費需求的精準捕捉和當地政府對產業鏈的悉心培育。2014年初,柳州零星出現生產預包裝螺螄粉“小作坊”時,當地開始“蓄水養魚”,當此類企業數量達到四五十家后,政府適時推出地方標準規范,提高準入門檻;2015年,螺螄粉生產企業數量更加龐大時,柳州市開始用工業化思維將螺螄粉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扭轉地方特色產業規模小、科技水平不高、競爭力不強的局面。各家企業又充分利用“互聯網+”發展機遇,基于大數據調查和用戶反饋不斷推陳出新。
作為“品牌之都”,青島的品牌農業發展勢頭強勁。目前,青島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54個,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青島農品”區域公用品牌進入全國十強。在新的發展階段,一定要將農業發展與數字技術緊密結合,在擴大農業品牌影響力上持續用力,利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優勢,深化與上合組織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家農業戰略合作,讓更多大而美、小而特的農業品牌行銷全國,走向世界。
要增強農業農村的內生動力,建設現代農業,離不開資金和科技的投入。深圳早在2010年建設了以生物育種為主攻方向的深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相繼引進一批國際國內知名的生物育種創新團隊,培育孵化出一批快速成長的種業公司。目前,深圳已初步形成“育繁推一體化,產學研相結合”的現代種業體系,新品種、新成果、新突破不斷涌現。青島要實現打造國際種都、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打造數字農業和健康農業高地等目標,更要強化制度創新、金融創新,幫助新技術在廣袤的農村農業領域找到適配的應用場景,用政策杠桿撬動市場力量,讓更多的資金和科技要素流入“三農”。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另外一個關鍵是做好“人”的文章。必須把人才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定不移實施人才強農戰略。為解決農業農村領域較為突出的人才短板,今年5月份,青島市鄉村人才振興工作專班辦公室會同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等近20個部門制定發布了《2021年鄉村人才振興攻堅目標任務》。根據該文件,青島將做大增量規模,聚焦現代農業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力引進集聚涉農優秀人才。突出優化存量結構,通過年度開展2萬人的農民技能培訓,實施急需緊缺的農村電商營銷、涉農產品物流人才培育項目等措施,加快培養開發鄉村本土人才。
增強農村農業對人才和年輕勞動力的吸引力,需要打造宜居宜業的鄉村環境。目前,農村地區在道路、自來水、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方面,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方面,仍然和城市存在較大差距。青島要繼續深化拓展“萊西經驗”,堅持以組織振興統領鄉村振興,開拓宜居宜業鄉村工作的新局面。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今年豐收節期間,青島各地將開展亞洲農業與食品產業博覽會、農民廣場舞大賽、青島農品嗨購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現新時代農業農村農民的新風采,傳承中華農耕文明的時代價值。在這果實飄香的季節里,我們要致敬農民,為豐收頌歌,也更期望鄉村振興的偉大藍圖早日實現,讓青島更加充滿活力、富有實力、獨具魅力。(本報評論員)

青島日報2021年9月20日1版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