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們去工信部匯報工業互聯網發展情況。怎么也沒想到,部里提前把海爾卡奧斯、華為、阿里等國內十大‘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代表召集到場,專門聽取我們的情況介紹。”8月27日,青島市即墨區“兩化”融合及產業賦能工作專班組長閆丕云向記者講述了這個經歷。
工信部為何會為即墨區和這么多工業互聯網平臺牽線搭橋,即墨區怎么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全國首家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平臺、國家級工控安全態勢感知平臺……作為全國首個“互聯網+”中小企業示范區,即墨區一直將工業互聯網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切入點、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重要抓手,不斷推動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加快升級。截至目前,該區已有1200余家企業納入工業互聯網改造項目庫,規上企業改造數量占到規上企業總數的一半。
說起工業互聯網,青島雪達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顯其感覺“不可思議”:一個小小的芯片,就助力企業平均生產效率提升30%以上,訂單交付周期縮短20%。芯片背后,每個工位每個時間點的生產任務自動量化,經銷商可以查看各種參數和生產、物流等信息,工廠能查詢每一件產品的庫存和銷售情況,徹底解決了服裝行業存在的小批量、多批次、短交期問題。像雪達一樣,改造釋放的生產力不斷挑戰行業想象空間。數據顯示,即墨區工業互聯網賦能的企業,產值平均增幅20%以上、利稅增長26%、生產效率提高51%、能源消耗下降23%。
正是嘗到了甜頭,全區企業開始爭相“觸網”。在全區最重要的兩大主導產業——紡織服裝和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已探索完成織染縫一體柔性化制造、數字驅動的C2M大規模定制、雙創驅動協同設計、精益制造的智慧工廠等九類智能改造。其中,“即發模式”吸引了法國迪卡儂、日本東麗等國外公司專門派團來學習,森麒麟輪胎“精益制造的智慧工廠模式”成功打造全國首家輪胎工業4.0智慧工廠。
發展形勢如何,市場最有說服力——即墨工業互聯網企業的“大蛋糕”,吸引了甲骨文、騰訊、思愛普、華為等全球頂尖服務商巨頭蜂擁而至、搶灘布局。與之相配套的是,即墨率先在全國成立了150家企業組成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聯盟,持續吸引外地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落戶即墨,培育壯大一批本土工業互聯網平臺和解決方案服務商。
目前,即墨已打造出具有全國最大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集聚新高地和新的科技服務產業集群,全區工業互聯網活力競相迸發,新動能澎湃涌動,產業生態興旺。同時,為加快建成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生態圈,即墨在打造國家首個工業互聯網科教產業園的同時,積極爭取與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聯盟、工業互聯網頂級服務商、雙跨平臺、知名高校以及相關高端制造企業合作,發起成立全國首家工業互聯網融合共贏體,打造服務于全產業鏈、全供應鏈、全要素資源配置的工業互聯網生態平臺,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區。(記者 張曉帆 宋弢 通訊員 梁之磊)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