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3日訊 9月22日,第一期新金融高端人才沙龍“普惠金融專家談 我為市北獻計策”人才交流座談會在春光里創投生態綜合體舉行,此次座談會是市北區落實“人才點題、平臺響應、部門答題”實施意見的良好開端,為市北區新金融高端人才提供暢所欲言的平臺,讓金融大咖們從人才的視角為市北區發展普惠金融建言獻策。
近年來,市北區堅持黨建引領開放創新改革,全力推進港產城一體化,加快建設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和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此次舉辦新金融高端人才沙龍活動是落實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兩周年宣傳的重要活動之一。今年八月,市北區成功舉辦數字普惠金融一百人論壇,普惠金融論壇會址正式落戶市北,目前正在積極打造數字普惠金融示范區。此次金融高端人才沙龍的舉辦聚焦的是更加精準化的人才需求對接,進一步實現“定期議事、點題接單、響應派單、答題反饋”,搭建人才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建言獻策、交流合作平臺,倒逼流程再造、場景開放和改革創新,為企業和人才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座談會圍繞RCEP背景下普惠金融的發展展開,以“普惠金融專家談 我為市北獻計策”為主題,展開激烈討論。
座談會上,春光里(青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守彬、青島東方數字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吳小平、建信住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青島分公司總經理張紅雨、青島城鄉建設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尚志田作為金融人才代表上臺發言,結合普惠金融的發展,圍繞市北區人才建設建言獻策。
春光里(青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守彬表示,發展金融資本和招引人才是推動區域進步的雙驅動力,市北區正在這兩方面同時舉措發力,步子越走越穩。青島東方數字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吳小平則從普惠金融的角度提出兩條建議,一是優化進出口貿易的管理方式,促進諸如跨境電商等新業態落地;二是推動數字化人民幣試點,發展境外貿易領域工作。建信住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青島分公司總經理張紅雨表示作為新金融行動的踐行者,會在今后的實踐中,在服務市北區建設發展中,開放共享,協同創新,賦能社會,立德樹人,通過新金融供給提升服務能力。青島城鄉建設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尚志田表示通過供應鏈金融科技可以幫助金融機構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低擔保條件下放款給中小企業,并有效的控制風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在座的金融人才是市北區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和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區建設的智庫、外腦,大家所提的意見建議將為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座談會上,市北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祝曉磊表示市北區擬將人才沙龍打造成系列活動,形成常態化、定期化機制,收集金融大咖對于人才工作、人才服務、人才政策等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聽取他們的建議和要求,通過“線上+線下”的多渠道溝通機制,落實研判,一對一答復、整改。下一步,市北區將以企業和人才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人才創新創業發展牽好線、搭好臺、助好力,進一步擦亮“人才北出”的市北銘牌。
隨后的發言環節,多位嘉賓坐而論道,就普惠金融、新金融中心、RCEP創新試驗基地等提出意見建議。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執行總經理、成長企業投資銀行部山東組負責人王丹就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政策為企業家們進行解讀。
RCEP背景下,市北新金融發展乘勢而起
作為百年青島發展的歷史原點,市北區在“十四五”啟幕的時代交匯點,高標準規劃并發布了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建設方案,打造重點面向“10+5”國家的國際合作新平臺,將新金融列入重點發展產業,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RCEP背景下,市北新金融發展乘勢而起,以青島新金融產業街區為代表的歷史城區的產業導入,成為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兩周年最具影響力十二件大事之一。2020年11月28日,依托青島第一糧庫更新打造的青島新金融產業園正式投入運營,構筑新金融產業全生態服務平臺。作為“青島新金融街”,館陶路街區還引入洪泰山海會、春光里創投生態綜合體等項目,形成新金融生態圈。以館陶路新金融街為支撐,歷史城區加快打造特色鮮明的“青島新金融中心”。
在金融產業導入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區新增金融機構20家,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8.4%,發展成為支柱產業之一;本外幣存款達到2366億元,增長19.44%;保險業保費收入17億元,增長71.4%。融匯集團注冊了資金為20億元和10億元的兩只母基金,新金融發展呈現了良好態勢。
產業為基底,人才是關鍵。一直以來,市北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聚焦人才創新創業痛點難點問題,以“人才北出”為工作品牌,出臺了《關于實施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人才高地建設六大工程的意見》,在“引”“育”“留”“用”關鍵環節打造優良的用人環境。
市北區將以此次新金融高端人才座談會為契機,持續優化人才創業就業環境,更加密切地聯接起金融人才和職能部門,將人才做為“出題人”,對人才提出的困難和要求,明確答題單位,一一解答。同時邀請更多金融人才加入智庫,不斷完善普惠金融政策和人才服務機制,助力新金融市場主體茁壯成長、蓬勃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