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學后,青島義務教育段各中小學開始全面實施“5+2”校內課后托管,由校內老師免費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每周5天、每天2課時的課后托管服務,解決家長們的“三點半難題”。全新的“5+2”模式實施后,各校課后托管“上座率”大增,不少小學的托管人數能占到學生總數的6成,部分高年級班級甚至“全員托管”。經歷了最初的熱鬧之后,全新課后托管“叫好”又“叫座”的背后,部分問題也漸漸顯現,記者采訪了解到,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老師在校時間過長、工作負擔過重。
托管名單“隨時變”
老師感慨值班壓力大
“我是我們組里最年輕的老師,雖然結了婚但還沒有孩子,相對家庭負擔較輕。當初課后托管值班排班時,領導把我安排到了周三。值了三周以后,我現在一到周三就緊張。 ”小肖是島城一所小學的數學老師,同時擔任學校的大隊輔導員,自從新學期全新的課后托管開始后,每周三下午都成為她精神最緊繃的時段。她告訴記者,前幾周因為是試運行,很多孩子和家長對于參不參加托管的意向并不明確,每天報名托管的人數也不固定,常常是到了下午,值班老師才能拿到每個班托管孩子的最終名單。 “有的孩子前腳班主任過來說父母當天加班,可能要6點才來接,后腳老人4點半就到校門口等著了。還有的學生本來報的是4點半結束,結果到了5點多家長才來。托管人數不固定、結束時間不固定,加上孩子們來自不同的班和年級,很多她并不熟悉,所以每天考勤成了小肖最為緊張的一環,就怕自己一大意,該托管的孩子沒人接自己走了。
“前兩周我們學校沒有引入第三方機構,全部是老師們免費托管,最初方案是托管到晚上六點,后來又根據家長需求調整為四點半、五點和五點半三個結束時間。雖然安排了專門的值班老師,但因為報名的孩子太多,所以第一周老師們幾乎是全員上陣,到了第二周也是中層和班主任幫襯著,第三周很多老師真的撐不住了,家長們也提出要求,才有了第三方機構的進駐。 ”小肖透露,考慮到在校安全等問題,校內免費托管多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們苦于查考勤、看紀律、組織結束托管的孩子離校,基本無暇組織孩子進行其他活動,兩周下來不僅老師們辛苦,孩子們覺得乏味,家長們意見也不小。
工作時間再拉長
老師們感覺有點“吃不消”
對島城一些小學來說,實施校內課后托管并不是新鮮事,在過去多年的摸索中,各校也有一些成熟的經驗和做法,但一周5天、每天至少2課時的托管力度,卻是“空前”的,帶給老師和學校的沖擊也相當明顯。
“之前初中沒有課后托管這一說,去年老師們放學后公益給初三學生輔導,還被家長舉報了。 ”一公辦初中班主任李老師告訴記者,從新學期開始,她所在的學校在每天下午五點十分放學后提供課后托管,其中初一、初二托管到五點半,初三則托管到六點。由語數外三科老師輪班,每天負責指導學生完成作業,同時進行當天學習內容的答疑。雖說從五點十分推后到五點半,僅僅增加了20分鐘的托管時間,但李老師告訴記者,初中老師增加的工作量不僅僅是20分鐘。 “我們學校不僅有晚托管,還增加了早托管,最早的孩子六點半就到校,這意味著我們這些班主任六點多就得到校。 ”李老師告訴記者,過去的三周她基本每天六點到校,晚上五點半孩子們結束托管后,再回辦公室處理當天事務和準備第二天工作,最早也要晚六點才能下班,像這樣的時間安排,感覺有點“吃不消”。
■
深讀一點
彈性上下班、值班補貼
“更人性化”托管配套正在路上
今年暑假,市教育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青島市義務教育課后服務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到“鼓勵和支持中小學教職工參與課后服務工作,完善補助辦法等有關激勵機制,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切實提高廣大教職工參與課后服務工作的積極性”。 9月10日,省教育廳等4部門聯合印發了 《山東省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工作規范(試行)》,進一步對課后服務經費、老師參與激勵等進行了明確。
其中要求,將課后服務費納入參與課后服務教師績效工資分配,同時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根據學校開展課后服務的情況,相應核增績效工資,專項用于參與課后服務教師的績效工資分配。對參與課后服務教職工完善有關激勵措施,在工作量計算、評先樹優、職稱評聘中予以傾斜。學校可統籌安排參與課后服務教師“彈性上下班”,加強對參與課后服務女職工、家庭負擔較重職工及上班距離較遠職工的關心關愛。據悉,市教育局下一步將就課后托管收費規范等內容進行細化規定。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王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