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高新區政務服務大廳,企業送來的錦旗幾乎掛滿了三樓每間辦公室。鮮紅的錦旗代表了企業對青島高新區審批服務的認可,同時也是青島高新區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所帶來的累累碩果。
“近年來,我們持續優化辦事流程、減少辦理環節、推進服務便捷,先后推出了企業開辦‘秒批’服務、‘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遠程異地投標’等多項審批服務舉措,全力打造審批流程更簡、審批效率更高、服務質量更優、企業群眾更滿意的政務服務環境。”青島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部部長耿凱說。

推進商事制度改革 激發企業活力
企業開辦是企業落戶高新區的“第一窗口”。不久前,來政務服務大廳辦事的安女士通過秒批系統順利完成公司設立登記申報。“這個系統可以先把地址提交預審,地址信息通過后,按照提示填報基本信息,我們的股東剛簽章完成,就提示審核通過了,‘秒批’名副其實。”安女士高興地說。
為不斷提高區內企業注冊智能登記水平,青島高新區對市級智能登記“秒批”系統進行深入研究,并結合實際對系統進行升級,打造了高新區企業智能登記子系統。該系統將預審、受理、核準、辦結等多個審批環節合并為系統自動審批一個環節,實現受理零窗口、過程零材料、審批零人工、領證零跑腿四個“零”服務,有效提高審批效率,壓縮審批時限。截至目前,青島高新區已為411戶企業通過“秒批”系統預定孵化器地址。
除了企業開辦“秒批”服務,青島高新區針對企業“拿照容易辦證難”的痛點,探索推出“證照聯辦”審批模式,對一個行業涉及營業執照和經營許可多個審批事項的,申請人可同步申請、同步預審、一窗辦理、證照同發。此外,青島高新區還創新推出“以專利使用權出資注冊市場主體”方式,全面推行“一業一證”試點改革,深化食品經營許可改革,讓商事制度改革成為優化營商環境、釋放經濟發展活力的關鍵一招。

聚焦審批流程再造 助推項目提速
日前,青島金茂智慧新城C8地塊一期項目,通過審批事項“四合一”模式,簡化施工許可申報材料,僅用半天時間便辦理完成施工許可證。“這個‘四合一’審批模式效率可真高,既減少審批環節,又縮減申報材料,審批時限大大壓縮。”項目辦理人徐經理高興地說。
據了解,在以往工程建設項目辦理施工許可時,需要同步辦理質量監督登記、安全監督登記、人防質量監督登記等其他審批事項,并且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還需根據施工情況多次進行質(安)監監督登記拆分變更,非常不利于項目的推進建設。近期,青島高新區通過整合審批流程、擴大告知承諾制、簡化申報材料及審批結果信息共享等方式,再造審批流程,將“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核發、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登記手續、建設工程安全監督登記手續、工程質量監督登記手續”等四個事項合并為“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核發”一個事項,將申報資料壓減50%,審批效率提高50%。
審批流程再造是青島高新區實施“放管服”改革以來的“招牌動作”,繼去年推出“拿地即開工”后,今年青島高新區深入落實“項目落地年”工作要求,探索推行“建成即使用”審批模式,實現“竣工驗收、聯合驗收、竣工備案”有機結合,有效提高了驗收效率及竣工備案效率。立菲醫療器械產業園項目作為區內首個“建成即使用”項目,從組織竣工驗收到取得竣工驗收備案憑證僅用半天時間,創造了竣工驗收新速度。
推進政務服務優化 提升服務效能
牢牢把握“店小二”服務內核,青島高新區在簡化審批流程、提升審批服務效率的同時,努力把政務服務做實、做優、做細。
為提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效能,青島高新區精準發力,推行工程總承包項目“遠程異地投標”,擴大建設工程交易“陽光評審”覆蓋面。針對重點項目,提前介入服務,創新招投標模式,優化招標方案,為重點項目交易開通“綠色通道”。今年,青島高新區新業路小學項目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的招標方式暢通綠色通道,為項目建設節省了至少23天的寶貴時間。
此外,青島高新區政務服務大廳先后推出重點項目幫辦、午間服務、延時服務、雙休日服務以及10余項老年人便利服務舉措,全方位細化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同時,進一步健全統一咨詢全過程服務保障體系,有效做到提前預警、接訴即辦、回訪到位。今年以來,統一咨詢投訴呼叫中心共接聽處理咨詢服務電話17155個,滿意度回訪3921家,滿意率達99.82%。(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通訊員 劉文研 王云霞)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