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6日訊 “人壽年豐”“福壽康寧”“寶寶百天抓周花饃”“秋之韻”“中苑糧倉”“花開富貴”“大唐食尚”……一件件主題花樣饅頭作品宛如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9月25日,由青島市團膳行業協會主辦,青島泰祥源餐飲和泰祥源職業培訓學校承辦的“泰祥源杯”首屆青島大饅頭面食廚藝大賽在青島泰祥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功舉行,來自島城各地的100余名面食選手現場制作的花樣饅頭,不僅賽出了顏值,也秀出了傳統手工藝術的風采。

本次大賽以“繼承創新、食安健康、交流提升”為主題,在比賽中,選手們各展身手,揉面、捏形、剪面、刻花紋……一塊塊巴掌大小的面皮,在參賽者手中團揉幾下,就大約有了玫瑰的模樣,再用剪刀在花瓣邊緣輕輕劃幾下,一朵玫瑰花就出現了,形態美觀,惟妙惟肖,讓不少圍觀者贊不絕口。


“我姑姑是做這個行業的,我從18歲開始就跟著她學至今,一直在做饅頭,這次聽說搞這個活動,立馬報名來參加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比賽,這些面粉和材料在手中變成栩栩如生的東西,我心里也很有成就感,而且在比賽中選手們還可以互相切磋、相互學習,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參賽選手魏范香說道。

根據比賽要求,每位參賽選手既要做規定品種的棗餑餑和高莊饅頭,還要自選造型,做成其它花型饅頭。“規定品種主要考察的是選手們的基本功,而花樣饅頭,不光要造型好看,發酵程度、色澤、火候、裝盤等都是評判的標準。”本屆比賽的裁判長、被業界譽為“國寶級”的面點大師陳秀英告訴記者,本屆比賽規模大、可以讓選手們盡情發揮,做出最漂亮的花色饅頭。
青島市團膳協會主席、青島泰祥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賈建江表示:“大饅頭的制作在不同地域各有特色,制作技法上也各有千秋。青島大饅頭整體上制作流程包括和面、發面、揉面、捏型、雕刻、鍋蒸、上色等步驟,以刀、剪、筆等工具進行創作,每個細節都能體現出選手對于面食技藝的嫻熟程度,和對于島城文化底蘊的理解,每一點創新都離不開技藝的傳承,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們通過舉辦大賽讓青島各地的面食大咖齊聚一堂,充分交流與提升,促進島城特色面食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也為特色面食后續發展與傳承鍛煉技能人才梯隊。”

據了解,本屆大賽獲獎選手,授予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頒發的“青島市行業協會專業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并頒發專項職業能力證書。(觀海新聞/老年生活報記者 許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