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陣容大型民族歌劇《國·家》青島立戲 現代舞臺展現紅色主題
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國·家》將于9月28日在城陽大劇院正式立戲,向文旅部民族歌劇傳承發展指導委員會專家匯報演出。該劇以開國大典前夕無名英雄的故事,用現代舞臺演繹革命浪漫主義。《國·家》特邀中央歌劇院歌劇表演藝術家王慶爽,中國廣播藝術團男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學院特聘教授薛皓垠,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星海音樂學院歌劇中心副主任馮國棟,男中音歌唱家、中山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張海慶等歌劇名家擔綱主演。而該劇舞美設計金卅、燈光設計張健、音響效果任曉兵、多媒體設計師胡天驥、服裝造型設計張孔文等都是業內頂級專家。最強陣容打造的《國·家》,也將成為市歌舞劇院向國慶獻禮的重要作品。

現代手法打造歌劇舞臺
歷時三年,久經打磨的《國·家》已在城陽大劇院搭好舞臺,即將在專家面前揭開蓋頭。青島市歌舞劇院黨總支書記葛軍表示,作為歌舞劇院繼“文華大獎”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之后又一部重點作品,《國·家》創排難度大、時間緊,全劇二百六七十名演職員擰成一股繩,全力以赴,“力爭再立起一部歌劇佳作。”青島市歌舞劇院總經理苗青表示,“在國慶前夕,我們這部講述家國情懷的歌劇就要立戲了,全體演職員也期待用藝術的形式,唱響祖國贊歌。”

《國·家》舞美設計金卅是中國戲曲學院舞美系副教授、中國舞臺美術學會特效委員會主任,他把《國·家》美學定位于依托傳統的寫實基礎,同時還要符合現代審美要素。舞臺上,半弧形的土地承載著戲劇故事也集中觀眾的視覺,代表在開國前夕大局穩定,而這部歌劇講的就是如何消除不穩定的因素。為此,金卅還在舞臺地面上鋪開大片金色的落葉,“故事發生在1949年秋,正是萬物歸地的時候,有溫度有質感。”金卅強調,《國·家》這部戲需要景、戲和所有的一切呈現一體化,“往一個方向引導戲劇的情緒。”這部作品呈現了一群為新中國英勇獻身的無名戰士,而這樣一個歌劇舞臺既有層次感也有結構性,容納了劇情的激烈起伏,同時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
浪漫燈光,英雄氣質
《國·家》的舞臺燈光由著名燈光設計師張健擔綱,在演出中既有風雨交加的場面也有跨越時空的暢想,燈光構建出從戰場、現實、幻境等不同的場域風格,燈光、多媒體的運用與舞美設計融合地非常出彩。張健表示:“燈光確有配合舞美設計和調度實現時空變換的職能。《國·家》在大的風格上跟同類作品相比偏當代,視覺相對硬朗,具力量感。”在不斷變化色彩關系和節奏調動中,燈光為戲劇提供更好地烘托。

作為多媒體設計師,胡天驥與金卅合作過多次,“這次金卅在舞美設計找到了一種獨特的語匯。在劇情表達人物外化的過程中,影像和景之間形成共鳴,完成導演在相應唱段的敘事。”《國·家》的舞臺特效在敘事的同時實現了時空切換,讓觀眾融入劇情中。
完美均衡,歌劇聲場
作為歌劇,讓觀眾在任何一個位置都能聽到絕美歌聲是最重要的。音響效果專家任曉兵此次為《國·家》帶來沉浸式音響系統,“每個觀眾在任何角落聽到的聲音都是一致的。這個系統能夠把音響覆蓋的角度達到完美統一。”這是國內歌劇舞臺首次運用到這套國外引進的先進設備,現場將交響樂、合唱、民樂、電聲樂以及演員的歌唱有機地結合,用音響手段讓所有聲音聽起來更和諧。任曉兵還特別介紹《國·家》中轉換時空的對唱,也運用了音響手段,做出空間感,讓現實與夢幻之間有聲音的反差,從而更好地讓觀眾入戲。

中央歌劇院服裝造型設計張孔文作為《國·家》的服裝、造型設計,“從視覺上分為幾個色塊。在一個不影響整體的情況下,分出層次。比如民兵用淺灰色調比較雅致。村民飽和度稍微飽和,重一點。”優美的歌聲、貼合時代的造型設計,讓《國·家》在歷史還原基礎上得到了藝術上的提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