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人的體驗”,場景能力成海信“殺手锏”
將場景落地和運營放在首位,依托家電、智能交通、智慧社區等產業積累,構建打通家庭、社區與城市的智慧新生活之城
一邊是城市持續高漲的智慧城市、數字城市建設熱情,另一邊卻是智慧城市行業發展正在經歷混沌和曲折。究竟為何如此,又該怎樣破除這樣的困境?9月27日,由青島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主辦的2021中國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大會在嶗山區開幕,大會以“科技融合產業·生態賦能經濟”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學者以及行業頭部企業的代表圍繞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城市應用場景與新經濟、能力建設與創新生態等多個主題分享觀點,為上述問題帶來不少啟示。副市長張軍出席活動。

9月27日,2021中國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大會在嶗山區開幕。
值得關注的是,海信作為青島在智慧城市賽道上奔跑的重量級選手,正在通過建立合作伙伴生態圈等方式,持續放大強大的場景落地和運營能力,努力走出一條打通從家庭到社區再到城市的獨一無二的智慧城市發展道路。
步入“混沌時刻”
放眼國內外,智慧城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接近我們的生活。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的綜合應用載體,大力發展物聯網和智慧城市是推動新興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的戰略途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必然選擇。
數字政府、智慧醫療、智慧銀行、智慧建筑……越來越多生活場景正在被改變。在數字化浪潮的驅動下,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不斷滲透到城市建設中,深刻影響智慧城市的建設規劃與運行發展。
2021年開年,深圳、上海、南京、蘇州、武漢等地輪番出臺相關政策,正式開啟“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智慧城市“新賽季”。
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誕生。歷經十余年發展,智慧城市當下卻進入了一個混沌時刻——一方面,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技術層出不窮,智慧城市建設如虎添翼;但與此同時,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設卻又陷入了“技術決定論”的怪圈,由于過分強調技術驅動導致對市民需求考慮不足,城市“智慧”大多散落在不同場景、不同業態,市民獲得感不強。
問題出在哪兒?
“智慧的東西一定不是為了智慧而智慧,為了智慧而智慧一定是愚蠢的?!敝袊こ淘涸菏?、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在現場分享時如是說。
在他看來,只有非常聰明地把問題解決了才是智慧,智慧城市建設要為城市的醫療、就學、交通、服務、科技、金融、文化等服務,以最快速的投入解決這些問題才叫智慧城市。換句話說,一個城市建了一個平臺、有了幾個大屏,但不能解決問題,只能是“白砸錢”。
“志存高遠”的“海信智慧”
在智慧城市這個炙手可熱的賽道上,華為等ICT“巨頭”,阿里、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大廠”均是重要玩家。但即便如此高手林立,海信——青島在智慧城市領域的代表選手依然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
海信集團高級副總裁陳維強在發言中指出,海信智慧城市戰略的核心,是通過對家庭、社區與城市的全場景拉通,為市民打造便利、健康、智慧的生活體驗。海信從頂層設計入手,打造了以“人的體驗”為核心的“智慧新生活之城”解決方案,首次實現將智慧家庭、社區與城市全場景、全業態的打通,從城市架構這一根源入手,為市民的生活體驗賦能。
某種意義上,這樣徹底打通家庭社區和城市,為用戶提供至簡品質有愛的智慧新體驗的方案,只有海信能做到。
經過多年的產業布局調整與技術攻堅,海信已經發展成為在黑電白電領域兼具強大實力,同時在智慧社區、智慧城市領域的實際應用和技術儲備上領跑多年的企業。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曾在分享自己對于智慧產業的觀察時表示,智慧城市就是從點滴的問題、點滴的痛點、點滴的場景里面一點一點地去長出來的。海信圍繞全場景全業態智慧生活所做的技術深耕正是來源于一個個具體的場景需求,來自多年產業和技術布局奠定的獨特優勢,當技術真正不斷地解決一個又一個場景問題,才是“志存高遠的智慧”。
“截至目前,海信已經成功打造了150多個智慧場景,我們提出的‘智慧新生活之城’的藍圖正在逐漸變成現實?!标惥S強說。
不僅如此,海信“智慧新生活之城”解決方案落地后,可向下拉動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向上承載從家庭、社區到城市全場景智慧生活,形成互為基礎、互為場景、互為生態的產業鏈協同創新體系,持續釋放融合發展的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促進龍頭企業和一批獨角獸、瞪羚企業快速崛起,最終形成全業態、全數據、全智能的新型智慧城市產業生態圈。
讓技術的價值“看得見”“摸得著”
智慧城市固然要有好的理念、好的技術,但落地交付更是一個硬活兒。只有在場景中落好地,才能真正讓技術的價值“看得見”“摸得著”。而這也正是當前行業的一大痛點。
海信從上世紀90年代末就涉足智能交通領域,是不折不扣的行業“老大哥”。在智慧交通領域,海信的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國內第一,產品和解決方案應用于全國147個城市,2011-2020城市智能交通最終用戶訂單合計規模第一。這背后的秘訣就是場景落地能力?!暗浇裉鞛橹?,我非常自豪地講,海信在全國沒有一個爛尾項目,沒有一個項目沒有完成交付,也沒有一個項目因為交付問題沒拿到錢。”陳維強說。
以智能交通為例,海信設計了160多個場景,一個場景一個場景地做,真正把問題研究透了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在做公交智能調度系統時,行業普遍面臨車載電源不穩定等三大技術難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陳維強和技術人員在公交車上“坐得都快吐了”,終于找到了癥結所在并拿出了解決方案。
2002年前后,海信交通信號機最早應用到煙臺龍口時,陳維強帶著研發人員大冬天蹲在馬路邊看信號機好不好用?!拔以谀沁叴酥辽僖粋€禮拜,工程師全程一個月,沒有這樣的做法,做不到行業里頭最好的產品?!?/p>
再比如海信做城市云腦。海信深知,在城市云腦誕生的那一刻起,它的使命便不僅僅是算力與數據的象征,而是要實實在在為具體的業務而服務。海信團隊用了兩個多月做調研,梳理政府部門和市民側的真實需求,打造真正“好用”的城市云腦。以青島城市云腦為例,平臺呈現的數據不是簡單的“托拉拽”式地呈現,而是直接對接了各級各部門的業務系統和實時數據,初步實現部分綜合指標在多領域、多維度、多口徑下的綜合對比分析,并在對標上海的1700項指標基礎上,設定了3300多項城市體征指標,涵蓋了30多個部門的73個業務系統、152個應用場景。
在膠東新機場,海信協助機場管理部門建設了國內首個陸側綜合交通一體化協同管理的智慧機場;在貴陽的人民大道,海信建成了全國首個5G智慧街區;在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青島上流佳苑社區,海信打造了智慧社區樣板;剛剛閉幕的全國第十四屆運動會上,海信技術團隊保障了100余趟勤務路線的精準安全抵離,這是海信智慧交通安保技術繼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武漢軍運會后,再一次在大型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得益于強大的落地能力,海信拿下了一個又一個重量級項目。
海信還在加速“修煉”。
海信IOC系統在大會上正式發布。對于城市管理者而言,“管什么”與“怎么管”兩手都要抓、都要硬。但往往,面對城市千業百態錯綜復雜的事件,管理者往往有無從下手的感覺。對于復雜的城市管理,如果能通過智能化系統,像專家開具體檢報告一樣,通過科學、系統地“感知”城市,直接給出精細的“體檢”結論,無疑將會極大提升管理效率。
為此,海信開發了城市IOC系統,即在城市云腦的基礎上,打造擁有最全城市綜合分析指標體系的“城市醫生”及可即問即答智能分析的“領導駕駛艙”,共同對城市級數據進行篩選、分析、總結,為城市管理決策提供有效依據。
智慧城市場景的深耕和運營離不開生態合作伙伴。
海信正式發布生態戰略,面向智慧城市各垂直應用、業務場景、云腦工具、算法開發及智能硬件等領域,廣發“英雄帖”,構建強大合作伙伴生態圈,共同致力于以云腦為基礎的智慧城市開發建設?!昂P艑⒒诙嗄甑募夹g與經驗積累,與合作伙伴毫無保留地分享交流,并向合作伙伴提供開放的云腦框架及150余座城市市場的商務資源,為合作伙伴從技術到市場全面賦能,快速提升企業實力。”海信網絡科技公司總設計師牟三鋼表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孫 欣)
更多新聞:
“城市醫生知識庫”精準把脈“城市病”
海信聯合南開大學打造業界最全城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涵蓋60類城市檢查項目
智慧城市建設不是“炫技”,是否能真切治理好城市病,讓城市從粗放式發展轉型為高質量發展,才是衡量成功與否的重要維度。
只有精準把脈,才能對癥下藥。
海信與南開大學聯合發布的業內首個“城市醫生知識庫”研究成果正是指向這一目標。
知識庫通過對城市整體機能進行科學系統地細分,梳理出擁有1萬多個指標的城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在大數據及知識圖譜技術深度應用的基礎上,打造出一套涵蓋城市“病征”自檢、“病因”分析、策略輸出、管理預防的閉環知識模型,為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入的大型政企用戶提供基于城市全場景的精細化治理“指導手冊”。
堵車,不一定是智能交通系統的“鍋”
城市與人體一樣,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要真正找到城市病的癥結所在,并非易事。
“比如我們頭疼,不一定是腦袋的問題,也有可能是身體其他的問題,對城市病來講也是一樣。我們看到的城市擁堵,有可能是城市基礎設施的問題,也有可能是紅綠燈優化等的其他問題,找出各種指標之間的內在關聯非常重要?!蹦祥_大學數量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常務理事王群勇表示。
城市醫生知識庫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建立一個具有內在關聯的知識圖譜。

海信與南開大學聯合發布業內首個“城市醫生知識庫”。
知識庫基于當前數字城市建設焦點及城市精細化治理的痛點,參考政府工作報告、城市五年規劃、城市建設方案、城市熱點輿情等管理條例和市民實際需求,結合海信在全國147座城市建設智能系統項目的經驗,以及南開大學數量經濟研究所在“城市問題歸因”分析方法領域的領先優勢,經過廣泛深入的現狀調研和專家總結提煉最終成型,從全場景視角智能、精細地分析輸出城市運行態勢自檢“報告”,并給出解決之道。
知識庫由1套指標體系和1套知識圖譜構成,在將城市科學分解并細分檢查項目的基礎上,結合“知識圖譜”技術,總結出“發生了什么問題”,并進一步做系統分析和精細診斷,說清楚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調度哪些資源、協同哪些部門、該如何治理等。
最全評價指標體系“明察秋毫”
城市醫生知識庫擁有目前最全的城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該體系將城市分解為人居環境、公共服務、經濟運行三個子系統,整理出60類城市檢查項目,在此基礎上逐級細化盤點城市“病征”,開發出了1萬余個測度城市問題的精細指標,行業首創了細顆粒標準化報表,對城市做全景式掃描,繪制現代城市發展全息態勢圖,完整全面地呈現出一座城市的綜合態勢。
同時,還考慮到指標體系對城市發展變化的適應性和擴展性,結合落地實踐,為可得性不強的指標開發替補指標,維持該指標體系的科學性。
像體檢醫生一樣“明察秋毫”,城市管理有了更為科學嚴謹的抓手,對數字城市的管理提效提供科技支撐。
“在報表中,我們結合權威依據,劃定了城市健康與否的標準,城市管理者可以對照報表做檢查、抓藥方、主動出擊。” 海信數據分析應用開發室主任葛通說,針對復雜問題,系統還會在融合多部門、跨領域知識的基礎上,“組織專家會診”,即基于綜合研判為城市問題治理提出建議。
城市醫生知識庫已在海信城市儀表盤、領導駕駛艙等產品中得到應用。(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孫 欣)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