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43萬名高校學子共建青春之島
“《青島日報》進高校暨2021觀海校園文化節”啟動儀式側記
“我想知道,我在尋找,櫛風沐雨,信仰閃耀。我想奔跑,入你懷抱,追隨你的腳步,前程美好……”一曲島城青年學子原創歌謠,唱出了新時代大學生聽黨話、跟黨走,將青春奮斗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的赤子之心。青春之島、青年力量,9月28日,“《青島日報》進高校暨2021觀海校園文化節”在青島大學拉開序幕,黨報與29所駐青高校43.07萬名在校生面對面溝通、 零距離對話由此開啟。
秋日的島城,微風輕拂,舒適怡人,但有一處場所卻讓人熱血澎湃——青島大學浮山校區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門外的廣場上,火紅一片。高空中,無人機懸掛的“青春之島 青年力量”主題紅色條幅迎風招展;廣場入口處,“百年恰是風華正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紅色背景《青島日報》“巨報”分外醒目,成為不少青大學子拍照“打卡”的“網紅”新去處;通向正門的紅毯兩側,《青島日報》最新創刊的《未來教育》首期高校特刊一一呈現在巨型紅色展板上,參加活動的嘉賓和學生無不為之駐足。
會場外的場景熱情似火,會場內的氛圍更是振奮人心。上午9點30分,在裸眼3D全息巨幕視頻的震撼畫面中,“《青島日報》 進高校暨2021觀海校園文化節”如同澎湃的浪潮,磅礴而至,盛大開幕。高科技的加持與現場的震撼并不止于此,在啟動儀式上,當嘉賓將手掌按在巨幕上,一支金色激光筆在幕墻上一筆一劃地刻印出“《青島日報》進高校”幾個大字。緊接著,一只藍色激光巨鳥破空而出,繞飛全場,當它飛回巨幕、飛向遠方之后,燦爛的金色火花從天而降,“《青島日報》進高校”正式啟動。
黨報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主陣地、主渠道;高校是鑄魂育人的主陣地、大熔爐。今年市委市政府支持“《青島日報》進高校”,就是要擴大黨報在高校的覆蓋面,切實加強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進一步增強廣大師生讀黨報、學黨報、用黨報的行動自覺。

同學們閱讀《青島日報》。
對于“《青島日報》進高校”,駐青高校廣大師生反響熱烈。青島大學校長夏東偉說:“在國慶節前夕,《青島日報》走進高校,架起了高校與地方溝通合作的橋梁。這對于高校師生全面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第一時間感受社會發展的步伐,傾聽時代的聲音,把握城市發展脈搏,了解青島、熱愛青島、建設青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青島日報》,大學歡迎您!”在7所駐青高校分會場,朝氣蓬勃的青年學子齊聲喊出這句話,熱情擁抱黨報的到來。
跟隨《青島日報》一同走進高校的,還有“2021觀海校園文化節”。在9月28日的儀式上,8所駐青高校相關負責人共同登臺,合力推動文化節的開啟。青春之島、青年力量,不管是觀海音樂節,抑或是高校評論賽,文化節處處彰顯著昂揚向上的活力和青春奮斗的激情。
驚喜不止于此,在“《青島日報》進高校”的“大禮包”中,還有觀海新聞客戶端“大學生就業見習平臺”,以及由市教育局和青島日報社共同打造的《未來教育》特刊、觀海新聞教育頻道。這些平臺、刊物、頻道,都將服務于高校學子,成為他們成長、發展、進步的人生助力、良師益友。

學生代表現場表演。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的信念絲毫未減……”在9月28日儀式的最后環節,青大學子以快閃的形式演唱的歌曲,再次掀起全場的熱潮。與共和國同齡的《青島日報》,何嘗不是從前那個少年,在歲月的砥礪中依舊風華正茂,并將以不斷奮發創新的姿態,更加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為青年的創新創造點贊喝彩,與青年攜手同行,讓青春成為中華民族生氣勃發、高歌猛進的持久風景。(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沐源/文 韓星/圖)
觀海校園文化節七大板塊助力鑄魂育人 《青島日報》“巨報”成“網紅”打卡地
9月28日,《青島日報》進高校暨2021觀海校園文化節活動啟動。當天,啟動儀式在青島大學舉行,山東大學青島校區、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學校設立了分會場。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覆蓋了島城高校43.07萬名在校生。學生們爭相與《青島日報》“巨報”合影,爭做《青島日報》的粉絲。伴隨著“《青島日報》進高校”,2021觀海校園文化節也同步啟動。文化節包括7個板塊,持續到年底。 同日,“大學生就業見習平臺”也正式上線開通,首批提供2萬多個崗位,對接大學生就業實習等需求。
觀海校園文化節精彩紛呈
竹笛悠悠,弦樂鳴鳴。9月28日下午,一場民族管弦樂音樂會在青島大學浮山校區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開啟,為青大師生帶來了12首民樂演奏表演。這是2021觀海校園文化節系列活動青島市高雅音樂進校園的演出,是2021觀海校園文化節啟動后的首場演出。
2021觀海校園文化節是青島日報社與各駐青高校通力合作,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辦法并增強實效性的重要嘗試。校園文化節包含校園原創音詩海選賽、黨史知識競賽、“我是黨報校園代言人”選拔活動、“美麗校園隨手拍”微攝影(像)展示活動、青島市首屆高校社團大賽、青島高校評論賽和青島日報《未來教育》特刊等七大板塊,將一直持續到今年年底。
大學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2021觀海校園文化節以“學”和“賽”的形式,助力各高校展示學子風采,進一步鑄魂育人。其中,校園原創音詩海選賽包含“校園原創詩歌誦讀活動”和“征集校園原創音樂作品”兩大部分,擬在10月1日于“嗨浪青島”觀海音樂節上正式啟動。
其他各個板塊的校園文化節活動也是多姿多彩。黨史知識競賽將帶動更多青年人閱讀和了解黨史;“我是黨報校園代言人”選拔活動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吸引優秀畢業生到黨報就業,培養黨報年輕接班人;“美麗校園隨手拍”微攝影(像)展示活動,捕捉記錄高校的美好瞬間或生活點滴;青島市首屆高校社團大賽聚焦各高校社團特色和風采;青島高校評論賽將圍繞建黨100周年、扶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大主題,鼓勵在校學子發出時代之聲,讓城市傾聽年輕人的聲音;青島日報《未來教育》特刊除了將重點聚焦駐青高校人才培養、科研創新、成果轉化之外,還將為各高校培訓新聞通訊員,協助高校學子進行實習培訓等。
高校學子紛紛與“巨報”合影
9月28日,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大學等8所駐青高校的校園里新添了一處“網紅打卡地”,學生們爭相與《青島日報》“巨報”合影,爭做《青島日報》的粉絲。

中國海洋大學學生在“巨報”前自拍留念。
作為《青島日報》進高校暨2021觀海校園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島日報“巨報”已奔赴8所駐青高校的圖書館、體育館等地,開啟為期一個月的展覽活動,帶動大學生們聆聽黨報發出的真理之聲,深度了解青島、融入青島,帶動8所高校形成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的濃厚校園文化氛圍。
《青島日報》“巨報”長3米、寬4米,紅藍色調格外醒目。“巨報”由2個版面組成,一版為《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二版為觀海新聞客戶端介紹,“巨報”前設置立體的觀海新聞客戶端二維碼,方便大學生們下載。目前,“巨報”已成為8所高校校園里的網紅打卡地。
“1+7”連線歡迎《青島日報》進駐
“《青島日報》,山東大學歡迎你!”“《青島日報》,中國海洋大學歡迎你!”……在9月28日舉行的“《青島日報》進高校”啟動儀式上,主會場青島大學以及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農業大學等7個分會場的高校學子通過“1+7”全域互動連線的方式,“云”上參會,共同表達了對《青島日報》走進校園、走進思政課堂的熱切期盼。同時,其他駐青高校網站開辟直播入口,讓學生們通過網絡收看主會場和7個分會場的情景,從而使這項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覆蓋了島城高校43.07萬名在校生。

儀式現場,主會場與分會場連線。
“黨報不僅是我們理論學習的重要材料,也是我們新聞采寫的學習標桿。”中國海洋大學2019級學生慕欣瑤說,大家會用好黨報,把《青島日報》作為良師益友。
大學生就業見習平臺上線
9月28日上午舉行的《青島日報》進高校暨2021觀海校園文化節啟動儀式上,“大學生就業見習平臺”正式上線開通。對接大學生就業實習等需求,平臺首批將提供2萬余個崗位。青島日報社作為青島市青年就業見習(實習實訓)基地之一,率先入駐該平臺,未來將面向駐青高校定向選招優秀實習生、畢業生。
前期,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客戶端打造了青島市首屆高校社團大賽人才庫和觀海新聞客戶端就業頻道職業體驗探訪營。大學生就業見習平臺是在此基礎上,全力整合構建的一個開放互動的媒體就業見習平臺。平臺上線后將開展系列活動,協助市人社局及各區市人社局推進市委市政府“人才政策落實年”各項要求的具體落實,瞄準全國高校學子就業見習最前沿,服務青島市人才引進及就業工作。9月29日下午3:30-4:30,觀海新聞客戶端將攜手市南區人社局、西海岸新區人社局、國內外200多所高校、青島就業街等單位舉辦首場招聘公益直播帶崗活動。活動將在觀海新聞客戶端就業頻道及直播頻道呈現。
大學生就業見習平臺所依托的觀海新聞客戶端就業頻道設有就業政策、局長代言等五大板塊。未來,平臺將結合青島市人才及就業工作,推出專項就業見習招聘、公益求職指導講座等系列活動,并進行職業新秀、見習之星、年度最受大學生青睞企業等評選。平臺將堅持開放原則,歡迎全國高校、優秀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公司、指導專家等入駐,合作單位及個人可通過觀海新聞客戶端就業頻道“優秀雇主”板塊中的“接洽端口”報名申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趙 黎 李勛祥 王世鋒/文 韓星/圖)

青島日報2021年9月29日3版
責任編輯:李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