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有關情況。近期我國病例主要來源于境外輸入,集中隔離點隔離的都是高風險人群,對于該場所如何強化管理?會上,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二級巡視員崔鋼介紹,疫情防控實踐證明,對入境人員采取集中隔離的措施,對于我國防止疫情由境外輸入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加強隔離點的管理,規范落實集中隔離措施一直以來都是疫情防控重中之重的工作。各地要持續做好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做到“標準嚴”。要對現有集中隔離點的位置、內部布局、設施等進行風險評估,合格后方能起用,堅決防止交叉感染。
二是要做到“數量足”。10月底前,我們要求各地,按照每萬人口不少于20間的標準,改造一批符合要求的集中隔離場所,建立備用集中隔離點清單,確保選址合理、硬件設施符合防控要求,避免出現“小、散、亂”的情況。
三是要做到“平急結合”。疫情發生后,分批及時啟用備用集中隔離點,對入境人員比較集中的地區特別是輸入病例較多的口岸城市,采取建設入境人員隔離醫學觀察“健康驛站”等做法,按照平急結合原則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建設大型專用隔離場所。
四是要做到“規范管理”。強化集中隔離點公共區域的通風和消毒設施,隔離場所產生的垃圾以及工作人員使用過的防護用品等要做好收集和無害化處理。對于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嚴格落實登記造冊、培訓上崗、集中居住、閉環管理和高頻次的核酸檢測等各項措施,督促做好個人防護。堅決做到應隔盡隔,規范隔離。總之,把隔離點的各項管理措施落實落細,落到位,全力保護好人民群眾的安全和健康。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