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南區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緊扣“六穩”工作持續跟進,聚力“六?!比蝿展月鋵崳洕鐣刃蚣涌旎謴停y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一定成效。7月13日下午,市南區委副書記、區長高健介紹了有關情況。
堅決穩住基本盤
一是加強指標調度,突出重點指標、敏感行業和關鍵領域的運行監測,加強分析研判,超前部署,全力攻堅。主要經濟指標恢復向好,預計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左右。消費品市場呈現回暖趨勢。外資外貿穩中有進,預計完成進出口總額312億元,同比增長2%,其中進口額完成103億元,同比增長16%;新設立外資項目44個,同比增長2.3%。
二是精準服務企業,制定落實惠企政策,“一業一策”推動企業業務增長,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影響。聯系走訪企業2000余家,解決問題689個。全面落實國家、省、市對沖疫情政策,出臺9條紓解企業困難的措施,涉及資金1.4億元,援企穩崗返還惠及企業9490家,減免房租4855.43萬元,幫助企業獲得貸款12.67億元,提供應急周轉金2500萬元。扶持經濟預算資金支出1.7億元。
三是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審批提速改革,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深入“學深圳、趕深圳”,壓縮企業開辦環節,梳理優化45個事項,辦理時限平均壓縮6個工作日。創新實行“市場主體登記告知承諾制”“容缺受理”等審批模式,246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100%“網上可辦”,100%“一次辦好”,實現企業開辦“零跑腿”,上半年新設立市場主體5249戶。
千方百計擴投資
一是把“雙招雙引”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戰場,創新推行“線上+線下”“飛地+總部”“龍頭+產業鏈”招商模式,落戶項目280個,注冊資金223億元。其中,過千萬元項目146個,過億元項目42個,過5億元項目5個。新增山東省港口集團、正大優鮮等知名企業區域總部14家,與萊西市共建青島基石科技產業協同創新區,著力打造“先進制造、大健康、大消費”3個產業組團。
二是把項目建設作為“六穩”“六?!钡目傋ナ?,聚焦總投資1179.67億元的95個項目,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設立擋光處置、手續辦理、拆遷安置等工作專班,待批項目抓前期、已批項目抓開工、在建項目抓進度、竣工項目抓投產,分類施策、逐個推進。開工在建項目46個,5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8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3.6億元。基礎設施投資完成6.5億元,同比增長150%。
三是把西部老城區復興作為市南發展的新引擎,以項目突破拓展產業空間。成立濟南路拓寬、青島灣廣場項目指揮部,聚力攻堅,目前濟南路拓寬項目完成設計方案,正式啟動房屋征收。完成了中山路人行天橋拆除,正在深化中山路改造總體概念規劃方案。劈柴院二期、寧陽路街區項目開工建設,開展黃島路片區項目設計策劃。青島灣廣場項目啟動補償談判,開展樓座拆除前期準備工作;小港灣項目啟動中島組團、東平路區域剩余未征遷居民的清零工作;團島灣中苑碼頭項目啟動項目招商洽談和規劃研究。
不遺余力保民生
一是保居民就業。建立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用工保障制度,創新推行“共享員工”模式,為722家企業發放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建成創益邦等創業孵化載體13處,孵化企業483戶,創業帶動就業1562人,扶持創業成功率達90%以上。新認定3家企業見習基地,見習后留用率達85%。率先采用“線上+線下”模式招聘,發放畢業生補貼3400余萬元。提高失業保險金標準,延長失業保險金時限,成立拖欠農民工工資爭議速裁庭。
二是發展社會事業。停課不停學,錄制教學視頻5.37萬個,402節優秀課例全社會共享,滿意度98.89%。學校建設加快推進,青島海信學校二期完工,寧德路小學及幼兒園、金門路小學、寧夏路第二小學主體完工,德縣路小學加固項目有序施工,鎮江路小學重建項目開工。持續推進生活困難群體“六大幫扶工程”,發放各類補貼1795.8萬元,惠及4495人(次)。5個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正式運營,簽約家庭養老床位320張。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和節能保暖工程。
三是推進回遷安置。延吉路改造項目154套安置房基本完工,中島組團安置區、北島組團4號5號樓、南京路民政局干休所周邊改造項目1961套安置房進行室內外裝飾安裝施工。
下一步,市南區將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用非常之舉、非常之策全力攻山頭、炸碉堡,持續加大“六穩”“六?!惫ぷ髁Χ?,堅決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奪回來。
用不尋常力度守住保的底線
一是堅定不移落實就業優先政策。與轄區高校共建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站,再建2家高校畢業生見習基地,擴大見習崗位規模,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推廣“共享員工”,建立靈活就業公共服務平臺。開展更具針對性的招聘、推介活動,全年新增就業5萬人,扶持創業1550人。創新“專窗接待、專線電話、專網服務”舉措,推進高層次人才服務個性化、精細化、專業化。對集體欠薪等違法行為開展專項執法檢查,確保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二是堅定不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兜牢保基本民生支出底線,用心辦好10件民生實事。持續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寧夏路第二小學改擴建工程7月底完工,年底德縣路小學加固維修工程竣工、金門路小學重建工程完工、鎮江路小學重建工程完成主體三層施工。新增1080個小學學位和1000個幼兒園學位。新建更新健身器材600余件,建設6處多功能運動場及健身場所。做好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兜底保障工作,將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700元,成立困難群體“救急難”專項基金。完成6個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8月底前完成區疾控中心、區人民醫院核酸實驗室建設工作,提高檢測速度,提升全區檢測能力。完成延吉路項目120戶回遷入住和中島組團、南京路民政局干休所周邊改造項目1400余戶選房定位,年底基本完成全區舊城改造項目居民回遷安置。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67棟 82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節能保暖工程182萬平方米。
三是堅定不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面落實各項惠企政策,持續釋放減稅降費紅利,提高出口退稅效率。征求企業家意見修訂出臺促進新一輪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深入開展“進現場解難題促發展”活動,充分發揮省、市、區委聯系服務企業工作隊聯動作用,針對企業反映問題逐一逐項研究解決,“頂格協調”幫助企業保經營、穩發展。打造“三化三型”政務服務環境,加快推進行政審批事項“掌上辦”“智能辦”,打造全市通用手機版“一事全辦”申請平臺,完善“好差評”工作機制,做到清單公開、業務能辦、滿意度高,新增市場主體1萬戶以上。定期舉辦項目路演、銀企對接會等融資洽談活動,精準匹配企業融資需求,幫助企業擴大融資規模,區內直接融資規模突破200億元。
四是堅定不移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強產業鏈招商,瞄準龍頭企業,通過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招商,放大產業優勢、擴大集聚效應,促進德龍鋼鐵區域總部等26個項目落地。加快飛地園區建設,加速產業鏈招商、產業集群構建與產業孵化,先期建設1平方公里的示范區,年底前完成5000萬元投資。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發揮京滬粵駐外招商平臺作用,用好中歐企業家聯合會青島中心等平臺,用活深圳市山東商會、上海市山東商會等商會資源,引進宏程礦產等百億級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企業,著力打造新消費平臺、大宗商品貿易平臺等10個專業性產商平臺。
用超常規辦法筑牢穩的基礎
一是打好穩金融的主動仗。重點引進培育創投風投等新興金融業態,發揮好青島市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的上市服務紐帶作用,積極爭取港交所、新加坡交易所等入駐,聯合開展上市培育工程,深入開展萬名企業家資本市場培訓專項行動,推動更多優質企業通過上市實現轉型升級,年內實現1家企業主板上市。強化行業監管,引導地方金融組織在依法合規經營的基礎上發展壯大。將防范非法集資工作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體系,深入排查非法集資和涉穩風險,全力維護區域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
二是打好穩外貿的主動仗。全方位服務外貿企業,支持企業線上洽談、網上辦展,推動出口轉內銷,主動保訂單、穩經營、拓市場。充分利用上合示范區、自貿試驗區政策,加強總部型外貿企業招引力度,重點引進隆裕能源等外貿新項目。推進成立國際商會青島分會,搭建政企溝通、金融服務、風險控制、商務合作新平臺,引進行業期貨交易機構,培育外貿新的增長點,實現進出口額9億美元的增量。
三是打好穩外資的主動仗。完善出臺利用外資政策,重點推進意才管理等項目落戶或增資擴股,全年利用外資6.6億美元。加強與上合組織、“一帶一路”地區合作,設立上合組織國家人力資源開發合作創新基地,提高利用外資成效。
四是打好穩投資的主動仗。優化投資作戰體系,實施清單化管理,寧夏路89號等10個招拍掛項目落地,香港西路52號總部基地項目“拿地即開工”,海天中心、華潤大廈等項目主體竣工,紡療改造、世奧大廈等項目開工。制定實施促進投資增長的政策措施,對社會投資項目拉動投資給予獎勵,激發民間投資。推動軟件園5G園區、充電樁、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全年新增投資10億元以上。加強與郵輪母港的聯動,成立指揮部頂格推進中山路區域、青島灣、小港灣等3個百億元投資項目。10月前完成濟南路拓寬項目房屋征收、同步推進拓寬工作;青島灣廣場項目8月前啟動原國風大酒店、華聯商廈等談判工作,年底前確定規劃建設指標;寧陽路片區、劈柴院二期、北服青島時尚產業園等項目10月投入運營,黃島路片區、山西路片區改造啟動;小港灣項目年內開工。加快中山路區域基礎設施改造,打造5G全覆蓋的商業步行街。
用針對性舉措保持進的態勢
一是緊盯指標數據,抓好經濟運行調度。落實穩增長責任制,建立定期調度通報機制,動態掌握重點企業及有行業代表性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針對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趨勢性、苗頭性問題,分類施策,責任到人,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重點關注與數字經濟、不見面消費等相關的新業態新模式,努力對沖疫情對傳統行業的影響,推動形成新的增長點。
二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華夏基石(中國)企業總部基地8月投入使用,引進上市公司北方總部5家以上,全年新增區域總部企業30家,培育10座“億元樓”。推進總投資404.7億元的9個涉海重點項目,引進1個以上投資過10億元的涉海服務業項目,培育1家營業收入過50億元的涉海企業。與中外運、中遠海運、中國銀行等合作構建航運服務業生態圈,支持格蘭德跨境貿易大數據、德龍鋼鐵冶金等平臺建設,促進航運貿易金融融合發展。找準定位融入“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推動更多企業注冊海爾卡奧斯平臺,培育文化旅游、建筑設計、高端航運等工業互聯網平臺。
三是著力提振消費,建設國際消費城市中心區。發揮重點商貿企業的引領作用,培育中出服免稅店等項目。支持海信廣場對奧運商圈進行升級改造,建設世界級時尚商業地標。創新開展“云直播”等購物模式,發展“線上+線下”“商品+服務”“零售+體驗”等跨界業態,積極引導網絡消費、服務性消費等新興消費熱點。加快“海優禾”智能生鮮柜進社區。完善夜間經濟發展規劃,打造“夜品市南”“夜購市南”“夜游市南”“夜賞市南”“夜動市南”5個品牌,對大型廣場實施不同風格的主題亮化,倡導企業對經營場所建筑和門頭牌匾實施亮化,對居民住宅按照建筑風格進行美化亮化,點亮市南夜空;降低準入門檻,提供稅費減免和扶持,吸引企業和個人參與“夜經濟”建設。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市南區將以更高的標準提升工作,以更高的效率推動落實,育新機,開新局,為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建設作出更大的市南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