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敏為小記者科普氣象知識。宋新華 攝
氣象演播室讓小記者大開眼界。
晚報小記者走進青島市氣象臺。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首二十四節氣歌,凝結了人們對氣象探索的智慧。氣象萬千,寒暑交替,陰晴風雨,電閃雷鳴,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日前,晚報小記者探秘青島市氣象臺,見證并體驗了天氣預報節目的錄制過程,還學習了豐富有趣的氣象小知識,通關氣象科普之旅。
走進天氣預報“大本營”
“青島市氣象臺主要負責中短期短時臨近預報、氣候預測、
“氣象專家耿敏老師和氣象主持人張霞老師熱情地接待了我們,詳細介紹了各種觀測儀器的作用和功能,還有關于近些年青島市氣象預報方面的發展,舉了很多貼近我們生活的實例,小記者們都認真聆聽。我還有幸體驗了一回氣象預報小主播呢! ”青大二附小的李沛桐了解到,氣象預測與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無時無刻不在為大家服務著。
“原來這座宏偉的歐式建筑就是天氣預報發布的地方啊!走進布滿監控視頻的指揮間和演播室,我瞬間感覺眼前一亮,電視上‘天氣預報’那個熟悉的場景出現了,原來就在這里呀。 ”青島啟元學校的王子喬興奮地看到,播報員站在藍色背景屏前,腳踩專用墊子,面對傳輸過來的大屏幕,自信地解讀著天氣信息,手輕輕一抬,手的影像就飛躍到了電視屏幕上,讓觀眾能輕松地跟著播報員的手勢理解天氣趨勢。
收獲趣味氣象科普知識
在采訪問答環節中,小記者們收獲了許多氣象科普知識,也增加了對氣象信息的興趣。遼源路小學的白晶了解到,“雨量大中小級是用一天的雨量總和來測量,雪的級別有兩種測量式,一種是通過積雪的厚度,另一種是通過積雪融化成水后,用雨量杯來測量,每一個等級的判定都有嚴格的標準。 ”
臺東六路小學的葛旃彤認真記錄著,“青島是海洋性氣候,預報天氣要先觀察,再進行數據分析,并測算出氣候概率,向廣大用戶發布。天氣預報預測的天氣,正確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測量降雪量和降雨量的正確率達百分之七十以上,為幫助我們提前應對各種惡劣氣候,工作人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
“我們每天看到的天氣預報背后,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呢!我們在后期剪輯室看到了許多設備,都是生活中沒見過的,我覺得十分神奇。又在演播室看到了天氣預報是怎樣錄制的。原來天氣預報不是實地拍攝,而是通過投影和攝像機的配合再剪輯出來的。現在的設備真發達,讓這些設備充分發揮作用還需要掌握好多領域的知識才行哦! ”金門路小學的閆煦興奮地表示,“我們還學到了一些氣象小知識,比如冰雹、雪、霾、霜等的組成,其實氣象里還包括了許多學科的知識,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打好基礎,將來才能做好氣象預報這個行業。 ”青島金門路小學的閆煦表示,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的知識等待大家去發現,有許多領域等待大家去探索。
在神秘演播室大開眼界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演播室,演播室里有很多燈和攝像機。主持人要給我們演示天氣預報講解時的畫面,平常都是在電視上看播報,這次能親眼看到主持人現場播報,真是好期待啊! ”遼源路小學的孫東昊目不轉睛地看著,主持人上場了,她站在一塊藍色的背景布前,指著地圖播報,隨后還指導幾名踴躍的小記者也上臺體驗了播報,“其實地圖背景是后期合成的,在臺上看著前面的電視,電視上顯示同步合成后的樣子,而這樣既要看著虛擬地圖播音又要看著電視去指地圖的位置是很難的。原來,我們平常在家看到的天氣預報是這樣播報的。 ”
“天氣預報站的主持人向我們展示了天氣播報的整個流程,還教會了我們如何正確預報天氣。”遼源路小學的白晶認真做好記錄,播報的內容包括地名、天氣情況、天氣優良等級、雨量大小等天氣情況細節,播報之前需要提前將所有的稿件背過。
“我們來到仰慕已久的氣象科普基地,迫不及待了解日常的天氣預報是如何傳遞的。氣象演播室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主持人的背后不是一個巨大的熒屏,而是一塊橫貫屋頂到地面的巨大藍色幕布。當技術導播打開設備,屏幕里便出現了主持人和那熟悉的氣象圖片,上面標著每個地方的天氣情況。原來這是虛擬背景合成技術,真是神奇啊。 ”臺東六路小學的葛旃彤贊嘆道。
“張霞老師邀請我們上臺體驗,我們都躍躍欲試。這時,上來了一個穿著藍色衣服的男孩,他的藍色衣服在監視器里居然變成了透明色!老師解釋道,這是因為電腦摳圖是設置為把藍色換成透明色,所以錄制節目時,不適合穿和藍色幕布同色系的衣服。 ”青島53中基礎學部的徐可表示,天氣預報指導著人們的農業生產、穿衣出行、預防天氣災害等等,這次愉快的氣象臺之旅讓她有了新的收獲。
小記者手記
小氣象大世界
李沛桐(青大二附小):通過這次活動,我增長了許多氣象知識,懂得了許多氣象道理,并且讓我大飽眼福,知道了如何利用這些氣象知識指導日常生產和生活。小氣象,大世界,我感受到了氣象科學的魅力,也深切地體會到氣象預報工作的辛苦和難度,獲益匪淺。
王子喬(青島啟元學校):天氣預報是個非常嚴謹的專業領域,要對發出的播報信息負責任,一般來講能達到70%以上的準確率就很不錯了,而90%以上的準確率是孜孜追求的目標,每一次的分析和預判都會涉及包括天氣學、物理、化學、大氣動力學和數學等多學科知識。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每一次天氣預報哦,那可都是氣象臺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換來的。
于子涵(臺東六路小學):老師為我們講解了關于天氣預報的專業術語,還告訴我們預報天氣要掌握天氣學、數學、物理、化學等許多學科的知識。我不禁感嘆:想做好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簡單的,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也可能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做好事情、成長成才的基礎。(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首席記者 張譯心 攝影 宋新華 小記者 閆煦 李沛桐 王子喬白晶 葛旃彤 于子涵 孫東昊 徐可 李云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