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4日訊 近日,在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實驗研究”任務后,“向陽紅18”科考船返回國家深海基地碼頭。
作業現場
這是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首次在南海組織和執行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圍繞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多尺度動力過程及其生物地球化學-生態響應”和“物質輸運和沉積過程、沉積記錄”兩個方面,開展了水文、化學、生物、遙感和底/地質等多學科綜合調查,歷時60天,累計航程7600余海里。
獲取的部分樣品
本航次分為兩個航段實施,第一航段完成了48個定點CTD站位觀測(包括3個連續重點觀測站)、1個3000 米深水潛標回收作業和1個深水站位(3000 米)沉積物采樣測試;第二航段完成了63個站位的沉積物取樣(箱式/柱狀/抓斗)/底棲生物拖網工作。兩個航段共實施了1100多公里的地球物理測線調查,為來自不同單位的25個參航基金項目提供了寶貴的基礎資料和樣品。(青報全媒體記者 李勛祥)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