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很多人在歡度國慶假期的時候,像往常一樣,青島市市立醫院所有假期堅守崗位的人員仍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而1小時內,兩位年僅33歲和36歲的急性心梗患者的相繼到來,打破了這份平靜。
兩位年輕小伙突發心梗危在旦夕
下午3時16分,120救護車火速抵達市立醫院東院急診。“患者是一名來青旅游的33歲心梗患者,情況危急!”經過在救護車和急診科積極心肺復蘇后,意識和呼吸仍未恢復,病情進展迅速,很快再次出現了休克和惡性心律失常,以及肝腎等多臟器功能衰竭,已具備ECMO應用指征。時間就是生命,醫院當機立斷立即啟動多學科會診,擬定先行ECMO治療,為患者后續搶救爭取時間,經家屬同意后,患者被立即轉至重癥醫學科(ICU),由曲彥主任、謝偉峰副主任和麻醉手術科馬福國副主任醫師等組成的ECMO團隊立即進行體外肺膜氧合置入,預沖——置管——連接……在團隊的熟練操作下,上機有條不紊地開始進行。
ECMO引血成功。4時16分,又一名來青務工的36歲男性患者因“突發胸痛1小時”被緊急送往市立醫院急診。在做心電圖過程中,患者突發“室顫”,急診心內科值班醫生張純全副主任醫師立即給予電復律,同時該患者心電圖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東院心內一科邵一兵主任團隊擬立即行急癥冠脈造影+冠脈支架植入術,但聯系不到該患者任何親友。時間就是心肌,為了挽回患者生命,醫院開啟綠色通道,手術相關人員快速就位,在完善相關檢查后成功為該患者進行了支架植入術,于左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手術順利,患者轉危為安。這邊手術剛結束,ECMO團隊傳來好消息:33歲心梗患者ECMO上機成功。隨即在ECMO團隊的護送下,患者被順利轉入導管室,在ECMO支持下行支架植入術。再次復查心電圖提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在邵一兵主任指導下,劉玉昊副主任醫師和孔光明副主任醫師行急癥冠脈造影證實“左前降支近段次全閉塞,前向血流TIMI1級”,成功置入2枚支架后,患者左前降支前向血流恢復為TIMI3級(冠狀動脈再通),目前該患者生命體征平穩。
在ECMO支持下行患者轉運至導管室。
9月27日,團隊同樣通過ECMO為一位42歲男性急性爆發性心肌炎病人爭取了寶貴的救命時間。該患者入院時心率高達180次/分,呼吸急促,大汗淋漓,面容紫紺,全院多學科會診認為患者心功能差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建議立即行ECMO治療。征得家屬同意后,在重癥醫學科曲彥主任組織下,心外科主任牛兆倬與重癥醫學科、麻醉手術科等ECMO團隊成員迅速到位,30分鐘完成ECMO預沖,置管,連接,運轉順利。隨著ECMO“代班成功”,患者心臟得到休息,瞬間患者的呼吸恢復平穩,血氧飽和度明顯回升,心率血壓同步好轉。9月30日,患者心功能好轉,成功下機。
ECMO被稱為“救命神器”,是醫院危急重癥救治能力的標志,醫院將ECMO技術作為年度重點工作之一,多次召開協調會進行協調推進。自開展ECMO技術以來,市立醫院先后成功救治多名重癥肺炎、心源性休克患者,使危急重癥患者重獲新生。
青年人突發心梗,這些不良習慣是元兇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輕化的趨勢愈來愈明顯。研究表明,40歲以下的猝死患者當中,有相當大比例是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同老年冠心病患者相比,這些青年患者基本都有吸煙史、高甘油三酯血癥、肥胖等危險因素。這兩名心梗患者就同時具備上述三項危險因素。因此,為了減少這樣悲劇的發生,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建議大家養成以下良好健康生活習慣:
1.不吸煙。吸煙對健康百害而無一利,吸煙不但明顯增加呼吸系統疾病和癌癥的發生,同時也明顯增加冠心病和腦卒中的患病率。
2.避免熬夜。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研究結果已明確告訴我們,熬夜對身體多數臟器都有不利影響。
3.健康飲食。不健康飲食是造成上述3項危險因素中的高甘油三酯血癥和肥胖的主要原因。建議不吃高糖、高淀粉和油炸食品等垃圾食品,多吃蔬菜、堅果、雞蛋、海鮮、優質脂肪(橄欖油、椰子油、深海魚油等)這些健康食物。
4.堅持適量運動。體育鍛煉能夠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機能狀況,有利于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有機體的適應能力。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于波 通訊員 徐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