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豐收疊加的場景——
漫步田間,嶄新的生產道路連接到田間地頭,一串串肥碩的板栗、一架架被蘋果壓彎的蔓枝映入眼簾;一片片黃澄澄的柿子、一串串金燦燦的金小麥醉人心田。

這是一個山鄉巨變的九山——
暢游彌河源畔,溪水清澈,一條條串聯人文景觀的綠道四通八達;薰衣草小鎮里,氤氳著唯美的紫色浪漫,還能體驗高空滑翔、戶外攀巖等高端運動項目。

這是一個現代農業的載體——
總投資20億元的神農生態谷中草藥種植加工項目、薰衣草小鎮300畝景觀花海、劉娜微商工作室和沂脈山茶電商基地等極具發展潛力的項目和平臺,正在有序推進建設。
一般公共預算收同比增長80%,財政總收入同比增長100%……這是今年1-9月份,九山交出的亮眼成績單。從臨朐縣委提出的要堅持以創新提升“三個模式”為統領,到集中精力抓好富裕鄉村、美麗鄉村、幸福鄉村“三村共建”,九山這座山區小鎮憑著現代農業的勃興、五彩旅游的迸發,吸引著投資商、游客紛至沓來,愈發成為山區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新支點。

如何找準鄉村發展突破口和動力源?
——深入解剖本土優勢產業,激活產業發展的“一池春水”
進入農歷八月,九山迎來了豐收的季節。
走進省級美麗村居——夏莊村,沿著曲折的山路一路前行,板栗樹層層疊疊,俗話說“旱棗澇栗子”,今年九山鎮雨水均勻豐沛,又是一個板栗豐收年。群山環抱中,一座白色的房子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記者此行的目的地——青楊峪板栗專業合作社。
走進合作社,撲鼻而來的是噴香的栗子味,只見有人負責割口,有人負責炒制,有人負責剝皮,現場一派忙碌景象。
人群中,最賣力的當屬趙海燕。村民趙海燕今年48歲,每到冬閑時節,她都會來合作社給板栗割口,每天能割500斤,每斤加工費0.3元,一個月下來能賺4000多元。作為一個農村婦女,能有這個收入,趙海燕十分知足。
青楊峪板栗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金福告訴記者,青楊峪及周邊區域共有板栗1萬多畝,但多年前卻不是這樣的光景。“之前地方政府也曾嘗試引導農民發展板栗種植,甚至免費送種苗。但習慣于種植地瓜、玉米等作物的農民很難認同,甚至板栗幼苗領回來后,村民會悄悄把根斷掉再埋進土里,板栗產業根本無法發展壯大。”趙金福說。
怎么辦?走南闖北的趙金福開始小范圍聯合幾位好友做板栗生意,同時自發引導村民們種板栗。在上級部門支持下,2009年,青楊峪板栗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統一收購村民板栗,實施市場保護價,而且將市場拓展到內蒙古、廣東等地。九山鎮政府也大力打造青楊峪的板栗品牌,目前九山1號、2號板栗新品種被省林業廳鑒定為林木良種,青楊峪板栗基地還被評為全國有機農業(板栗)示范基地。
在國家有機板栗示范基地,馬家溝村民王來紅喜滋滋介紹,“今年板栗大豐收,自從合作社上了深加工以后,板栗價格持續穩中有升,今年收入肯定不錯!”“今年還新硬化了生產路,從俺們村到板栗合作社,以前需要半個多小時路程,現在僅需要10分鐘,可方便了!”
遠不止此,在薰衣草小鎮,星羅棋布的薰衣草迎風起舞;九山果品基地也迎來了一波水果豐收潮,黃金桃、富硒蘋果、金手指等水果的產量一年比一年高;在龍灣藥谷中草藥種植基地,一片片金銀花已經醞釀好了花骨朵,等待著豐收……

如何培育和發展農村新型業態?
——搶抓政策機遇,緊扣低碳環保換裝高質量發展“綠色引擎”
作為全縣重要生態功能區和水源保護地,九山存在發展工業項目的短板,很多年輕人一度選擇了外出務工。但九山不惟條件、守正創新,積極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將種植業、加工業、旅游業緊密地連在一起,充分發揮特色小鎮、現代農業、五彩旅游、生態宜居“四大優勢”,培育和發展起農村新型業態,加速“三產融合”。
薰衣草小鎮就是九山發展“三產融合”的代表作。
2016年,在臨朐“全域旅游”帶動下,九山立足青山綠水、一方凈土生態優勢,積極加快農旅融合,大力發展薰衣草種植及產品加工技術支持,改造景區周邊閑置空房,建民宿,發展農家樂,建成雙雀山薰衣草特色農業基地、薰衣草透明觀光加工區,為鄉村旅游扶貧送去花香陣陣的新生活,也成為全省鄉村旅游典范。
從一個項目到一個產業鏈,再到一個產業生態圈,薰衣草小鎮以產業支撐,旅游牽引,圍繞打造世界單體面積最大的薰衣草園,形成種植、研發、銷售、餐飲、住宿、養生于一體的花田經濟產業鏈——
依地勢而建的懸崖餐廳集合美食與美景的雙重體驗,依托薰衣草花海芬芳打造中國首個以睡眠療愈為主題的“中國睡谷”民宿、特色帳篷式休閑酒店激活消費新動能;200多種以薰衣草為原料加工制作的特色工藝品、食品、高端化妝品被運往臺灣地區、韓國等地,產供銷、貿工農等集群多點支撐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產業鏈、增值鏈進一步形成,產業鏈條不斷拉伸,成為引領當地鄉村振興的示范點。
“我去年土地流轉費有5600元,到村對面的薰衣草種植基地打工,仨月掙了6400元!”在土崮堆村,73歲的村民侯榮友告訴記者,依托薰衣草特色小鎮建設,村民們的收入大都翻了四五倍,全村年增收1000萬余元,從原來的落后村一躍成為小有名氣的富裕村、明星村。
九山鎮并未止步于此,還有更宏偉的目標。中央和省市指出了碳達峰、碳中和一系列中長期愿景,為九山鎮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8年底國華風電九山風電場建成并網,安裝風力發電機38臺,每年發電2億元,而九山全鎮用電量僅為2000萬度左右,成為名副其實的“零碳小鎮”。
“九山鎮風力資源豐富,是全省發電效率最高的風電場之一。”九山鎮黨委書記賀志健說,項目還預留了50兆萬千瓦光伏發電接口,我們將緊抓當前國家鼓勵發展新能源戰略的有利時機,盡快啟動光伏項目建設,整個風光一體化新能源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發電量可達5億度,年可實現稅收5000萬元,進一步增強九山鎮綠色發展的優勢和底氣。

如何進一步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
——將山水資源優勢轉化成生產生活優勢,助推旅游城鎮、旅游村落、風景園區建設不斷深入
春來百花次第開、園野繽紛;夏到綠樹皆成蔭、鳥鳴風清;秋至瓜果芳滿山、遍地飄香;冬臨冰凌開滿樹、松裹銀裝——
依托山水人文的生態資源,九山鎮積極布局新業態、拓展新空間,以薰衣草小鎮特色觀光旅游為龍頭,推動山水、機制、產品、鄉村、品牌“五大突破”,全力構筑“紅色傳承、綠色生態、藍色運動、金色民俗、紫色浪漫”的“五彩”全域旅游新格局,打造“春賞花、夏避暑、秋采摘、冬體驗”的五彩旅游盛宴。
“紅”是紅色傳承游。緊抓當前“黨史”教育熱潮,不斷挖掘紅色文化,賡續紅色基因,串聯淌水崖水庫黨性教育基地、知青味道·褚莊鄉村記憶館等紅色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紅色研學游,今年已接待省內外參觀黨員干部1.2萬人次;
“綠”是綠色生態游。放眼皆景的九山立足綠色生態優勢,統籌推進宋香園、神牛谷、黑松林、飛龍湖、云中草原“園谷松湖草”綜合開發,打造“放眼皆綠,享受自然”的綠色生態游;
“金”是金色民俗游。立足林果產業優勢,聘請知名專家對閑采摘、民俗文化、農事體驗等進行規劃論證,高標準修建精品民宿,大力發展農家樂,打造“金色滿園,收獲喜悅”的金色民俗游;
“藍”是藍色運動游。以國家體育總局批復支持國家級運動體育休閑小鎮建設為契機,投資2.3億元建設高山滑翔、高空漂流、登山索道、垂直攀巖等項目,全力構建彌河源運動休閑小鎮,打造“碧水藍天,運動休閑”的藍色運動游;
“紫”是紫色浪漫游。以“薰衣田園”為依托,建設繼法國普羅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之后,國內單片面積最大、世界第三大薰衣草種植基地,打造“紫色漫野,體味浪漫”的紫色浪漫游。
“五彩旅游”格局的創建為九山描繪出鎮域經濟發展的藍圖,但又不僅局限于優勢發展,更多在于如何通過格局黨政統籌,形成全域發展合力,應時而謀,乘勢而為。
2016年,臨朐成立全省首家縣級全域旅游服務中心,全力推進建管一體、全域全局無障礙旅游格局;
近年來,又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第一主任的縣旅游發展委員會,先后出臺《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關于深入實施“旅游+”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全域旅游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將全域旅游納入全縣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并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以政策為抓手,秉持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覺悟,九山不斷旅整合優質資源,推動“五彩旅游”向縱深發展——
目前,九山薰衣草特色小鎮被列入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庫,吸引保利資本、東盛集團等實力企業財團的關注,并達成初步戰略合作協議;還被中國科學院精準扶貧評估研究中心選為國家鄉村振興研究實踐基地,積極探索實踐鄉村振興國際化道路,已成功舉辦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土地利用、氣候變化與鄉村振興國際研討會,來自德國、美國、韓國等9個國家的70名專家學者前來考察……
當山水資源優勢轉化成生產生活優勢,助推旅游城鎮、旅游村落、風景園區建設,實現九山“處處是景、時時見景”的獨特風貌,正是生態美、生活美和百姓富的有力實踐。(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程世洋 通訊員 劉明志 劉瑞華 濰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