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首屆“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在上海世博中心藍廳開幕,“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張伯禮在開幕活動上發表視頻演講時表示,中藥治療新冠肺炎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特別是在防止轉重癥方面作用突出。

張伯禮在演講 主辦方供圖
當天,張伯禮在作題為《中藥現代化的進展》的演講時分享了中醫抗疫成功案例,并介紹了當下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創新探索。
張伯禮表示,由國家中醫管理局負責組織,篩出了三藥三方,這些藥都是臨床療效確切、證據比較突出、拿出來在全國推廣應用的,包括連花清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血必凈注射液、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等。比如他自己研究的宣肺敗毒方,經過對接實驗以后,發現對接上能達到75%以上,成藥性方向良好。
“在機理研究上,我們揭示了中藥抗擊新冠肺炎,主要是通過調節免疫應答,讓免疫應答適度而不過分,同時保護器官不受損傷。同時這個藥里還有一部分成分可以抑制病毒的復制,通過多種組分、多種途徑綜合起的作用,所以中藥治療新冠肺炎取得很好的療效,特別在防止轉重癥方面作用突出,關鍵環節起到作用。”張伯禮說。
張伯禮在產業周開幕演講中說,中藥現代化已經開展了二十多年,把一個傳統的學科與現代科學技術交匯融合,開拓了一條傳承創新發展之路,形成了一個新的學科,也產生了重大的效益。在這個過程中,中藥新藥研發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不管是數目還是臨床III期的數,都得到了增長。
“我自己承擔的課題一共是32個重要品種,銷售過億的品種由3個增加到12個,年銷售額由12億元增加到50億元。”他說,把技術向全國推廣以后,經過了十年的時間,全國的中藥大品種群經過培育,過億元的品種由幾十個增加到幾百個,過十億元的品種由十幾個增加到過百個,過百億元的品種原來沒有,現在增加到了五十個。這帶動了中藥產業快速發展,近二十幾年產業一直在快步增長,從幾百億元增長到現在的八千多億元。這個過程中,中藥大健康產業的規模到2020年已經達到了3萬億元,而產業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有幾十家大的健康產業應用,同時培育了自己的品牌,引領了全國健康產業的發展。
張伯禮最后表示,中藥現代化應遵循中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堅持中西醫并重,加快推進中西醫現代化和產業化。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