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鋼琴大賽、去游學基地體驗農家樂、參與文藝匯報演出……你以為這是說的孩子們的暑期活動嗎?不是的,這是老人們在慶祝重陽節。 10月25日是重陽節,記者采訪發現,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已經從過去的 “舍不得”變為“會享受”,老年人的生活越來越有范兒。嶗山區老年大學的學員們在游學基地里做饅頭。李滄區老年大學學員表演花道、茶藝。
73歲參加鋼琴比賽
73歲的王安國慶長假期間參加了青島市鋼琴學會舉辦的“學會杯”鋼琴公益大賽。她彈奏的曲目是“燈火里的中國”。“我是老年參賽組里年齡最大的選手,自我感覺臨場發揮還不錯,不過也有些不足的地方,就是有點緊張,面對那么多評委感覺手腳有些不協調。 ”王安向記者講述著自己的參賽經歷。“我在老年生活大學學習鋼琴有四五年的時間,以前孩子學琴,我在旁邊跟著學,后來我想既然自己喜歡,何不報名老年大學跟著老師好好學,我可以不吃飯,但不能不練琴,每天我都會在家里彈奏一兩個小時的鋼琴。 ”由于練習刻苦,王安的進步非常快。

王安在鋼琴比賽中。
方向是老年生活大學的鋼琴老師,此次鋼琴大賽,她帶領了11名老年學員參加比賽,王安是她教得最早的一屆學員,也是班里年齡最大的學生。說起大家在比賽中的表現,方向很是激動:“雖然從專業角度來看,叔叔阿姨們的表現還有提高的空間,但她們能夠勇敢地站上舞臺,一個個精神飽滿,每個人精心打扮得非常美,看著他們認真比賽的樣子,我感動得熱淚盈眶。 ”方向告訴記者,不少老年人報名參加比賽的時候有道過不去的心理“坎”,顧慮太多容易打退堂鼓,真正能戰勝自我全程參加完比賽,就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饅頭坊迎來“巧大廚”
重陽節前夕,65歲的戚其民和其他60多名學員一起,參加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游學體驗活動。作為人們餐桌上的主要面食,王哥莊大饅頭究竟有什么獨到之處?戚其民和老學員們親自體驗了一把王哥莊大饅頭的生產過程。

嶗山區老年大學的學員們在游學基地里做饅頭。
進入生產加工車間,每個人領取一大塊和好的面,每6個人一個操作案板,大家開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參與研學游的男學員擼起袖子揉面,讓人刮目相看。女學員們則用剪刀做出燕子、刺猬、草莓等各種面食造型,一看就是在日常家務方面有深厚的功底。大家把自己做的面食作品放在一起,互相切磋技藝,“你這個壽桃做得真好!”“呀,你還會做這么多花樣啊!”大家仔細端詳著案板上的一個個親手做的面食作品,互相學習議論著。
戚其民是嶗山區老年大學合唱團的團長,他告訴記者,近日,嶗山區老年大學二月二農場游學基地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嶗山區老年大學設立的首個游學基地。作為首個游學體驗的團體,一個多小時的面點學藝活動讓學員們興奮不已。
跳起舞來全身都放松
為了在慶祝重陽節文藝演出上跳好舞蹈,68歲的謝玲和其他16名同學已經排練了兩個多月的時間。 “我們這次彩排的是漢唐舞蹈 《采薇》,從服裝到化妝都很有漢唐風韻,這支舞蹈的特點就是舞臺動作行如流水,宛若楊柳,所以大家在排練的時候要領會其中的神韻……”

謝玲和同學們彩排舞蹈《采薇》。
謝玲說她從小喜歡跳舞,退休后她先后報名了市老年大學的民族舞、芭蕾舞、古典舞班,前后加起來已經學了10多年的舞蹈。在別人看來又苦又累的練功過程,她卻特別喜歡,“把桿、橫叉、豎叉,一天不練功我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 ”謝玲9歲的小孫女在奶奶的熏陶下也很喜歡跳舞,“有時候我在家里練習舞蹈,小孫女會在一旁給我數節拍,她在家跳舞的時候也喜歡拉上我一起跳,我們互相學習,互相鼓勵,現在的老年人更注重精神享受,我們上老年大學就是學自己喜歡的東西。 ”謝玲笑著對記者說。
記者了解到,10月13日,在市老年大學將舉行重陽節文藝演出,市區各老年大學都準備了高水平的文藝節目參加展演,從時裝表演到現代京劇聯唱;從詩朗誦到歌曲串燒;從快板到舞蹈……老年人將用自己所學特長制作一場內容豐富的藝術盛宴。
花道+茶藝快樂過重陽
品一壺茗茶,悟精美花道,對很多老年人來說既靜心又雅致,用這樣的方式慶祝重陽節,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10月9日上午,在李滄區老年大學慶祝重陽節活動現場,花道班、茶藝班的老師和學員表演的《松鶴延年》,將傳統的花道、茶藝完美融合,呈現了一場民族文化盛宴。

李滄區老年大學學員表演花道、茶藝。
伴隨著悠揚的古琴聲,花道班的學員擺弄著手中的鮮花,或插,或剪,數枝花、幾片葉,通過獨特的構思創作和搭配變化,一個個精美的插花作品呈現在大家面前。另一邊,在舒緩的音樂背景下,茶藝老師為大家表演了精湛的茶藝,翻杯、溫杯、洗杯、倒水、加茶葉、加水……輕盈優雅的動作展示著對茶文化的深切理解與感悟。學員們將自己現場親手插的鮮花、泡的香茶獻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年輕教師表演的小提琴、手風琴、鋼琴、獨唱、舞蹈等輪番上陣,現場不斷傳來歡聲笑語,氣氛融洽。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但今年的重陽不一樣,在慶祝建黨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在我校爭創全國標準示范校、迎接30周年校慶到來的關鍵時刻,希望老年大學的師生們不僅‘樂教’而且‘樂學’更要‘樂活’。”李滄區老年大學校長郭淑瑾在活動現場說。
/ 記者觀察 /
老年人從“舍不得”到“會享受”
隨著重陽節的臨近,“銀發經濟”正在逐漸升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已經從過去的“舍不得”變為“會享受”。記者采訪中發現,以50后、60后為代表的老年人的生活條件改善,加之醫療、養老等各項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減輕了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養成了悅己消費的習慣。在短視頻平臺上有很多“潮老人”,他們穿潮牌、打扮時尚,顛覆了人們對老年人的刻板印象。老年人的身影線上、線下都非常活躍,他們是拼團砍價的熱心粉絲、是朋友圈“雞湯”養生文章的轉發愛好者、是廣場舞和暴走團的忠實參與者……
重陽節前夕,移動平臺趣頭條聯合澎湃新聞發布的《2020老年人互聯網生活報告》顯示,手機成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資訊、娛樂工具,其中手機閱讀、小視頻、互動簽到、小游戲等功能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撐。圖文、金幣互動之外、小視頻是老年人使用的三大內容產品。80%老人每日簽到,一天5次打開APP。無論線上線下,老年人們的業余生活越來越精彩,他們比之前更“會玩兒”。(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宋振濤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征集令:歡迎大家踴躍自薦和他薦,在早報的常青樹周刊上,我們將與大家分享老年人的精彩故事。
聯系方式:■郵寄地址:嶗山區株洲路190號青島日報報業集團青島早報《常青樹》欄目■收件人:宋振濤■郵箱:qdzbjyzpzj@126.com■電話:82888000 13370841069 (微信同號)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