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海發集團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發揮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平臺優勢,整合為民服務資源,拓展為民服務渠道,搭建為民服務平臺,讓群眾更好地感受和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一、扎根功能區市場化開發,堅守為民服務“最先一公里”
堅持深耕功能區市場化開發之路,把產城融合發展作為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民生活的有力抓手,通過三輪開發實現城市價值提升、功能升級,市場化開發區域拓展到西海岸新區五大片區170平方公里,今年開發區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00億元,以區域高質量開發讓群眾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立足功能區開發推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總投資40億元的50個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項目建設,新開工建設山東工藝美院青島產教融合基地、36個教學班的朝陽西路小學,安置2300余戶村民的蘭西蘭東安置區部分主體封頂,啟動200張床位的星光島醫院前期整改驗收,轉設組建青島電影學院、首屆學生9月份報到入學。加快打造具有藏馬山特色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在并購隆輝農業的同時,投資建設新區規模最大的智慧農業綜合體,占地1370畝建設大棚116個,擁有2萬平方米開展現代智慧農業種植生產的植物工廠,可帶動近1000個就業崗位,通過“土地租賃+工資”收入可使當地農民年人均增收3萬元以上。
二、創新政策服務機制,堅持優化服務為民增實惠
集團以破局人才短板難題為己任,借鑒深圳等城市先進經驗,聯合西海岸新區制定發布靈山灣“人才特區”人才新政六條政策,從薪酬補貼、大學生就業補貼、住房租購保障、人才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扶持,共同出資設立首期規模1億元的人才賦能基金,近期正式制定出臺具體實施細則,加速促進新經濟領域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和高校畢業生等重點人才群體向靈山灣聚集,為構建“以技術為核心、以人才為支撐”的區域影視產業生態圈提供政策保障與支持。
積極搭建高新視頻產業創新集聚發展平臺,多方協調爭取市、區政府設立10億元的專項扶持政策,新區專項資金采取政策扶持方式,市財政專項資金實行股權投資形式,重點支持入駐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企業項目建設發展。為此,市財政局會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出臺《中國廣電·青島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市級財政資金股權投資實施方案》,對入駐中國廣電·青島5G高新視頻產業實驗園區的企業,除享受西海岸新區的扶持政策外,市級財政資金將通過參與定向增發、協議入股、發起設立項目公司等市場化項目遴選運作機制,對入駐企業給予股權投資扶持。通過扶持政策的疊加,將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風險,推動5G高新視頻企業在實驗園區集聚發展。
三、搭建為民服務新平臺,讓群眾更直接感受服務質效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深入挖掘科技創新優勢,充分用好用活科技、影視等產業資源,依托中國廣電·青島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建成啟用全國首個5G高新視頻黨建教育基地,創新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新模式,開辟黨建教育領域全新實踐陣地,成為全市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育點,接待參觀5500余人次,定制化培訓1000余人次。投入1100萬元對新區規劃展覽館進行改造提升,“七一”正式對外開發,接待參觀人次1500余人。
借助市電影公司服務平臺,持續推進文化惠民舉措,精心打造全市首家鄉鎮影院藏馬山影城,配備三個數字化影廳,采用先進數字激光放映技術和全景聲環音設備,可同時容納105人觀影,不僅有院線影片同步上映,更有上千部農村電影院線影片給觀眾帶來沉浸式觀影體驗。目前已放映30余場次,吸引附近500多位居民,接待轄區9個村黨員2000余人觀看紅色主旋律影片。
針對夏季大量滸苔侵襲近海問題,立即主動出擊,組織專業隊伍實施攻堅戰,共計出動清理人員2000余人次,使用機械設備500余臺(班)次,調配打撈船200余臺次,共打撈滸苔1.8萬多噸,做到隨來隨清、日清日潔、不留死角,確保第二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第31屆青島國際啤酒節等重大活動的順利進行,得到廣大市民及游客廣泛好評。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