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陽光招生”服務品牌,2.5萬余名新生入學信息采集“一網通辦”;推行“應入盡入”安置政策,接納1.2萬余名隨遷子女就讀,比例居于全市最高水平;編制《城陽區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9-2035年)》,計劃投資約108億元實施推進48處教育設施建設任務,年內新增各學段學位1.6萬余個,未來將新增5.6萬余個學位;打造“陽光托管”服務品牌,投資4900余萬元為7萬多個家庭解決了孩子放學后無人看管難題;全面拓展“萬名教師訪萬家”實踐活動,排查解決問題1000余個,為民辦實事900余項……2021年以來,伴隨著城陽教育現代化強區建設的快速推進,城陽教育人用心用情用力用智書寫著教育民生答卷。

寬敞明亮的新教室,寬闊平整的大操場,煥然一新的“新校區”,孩子們歡快的笑聲、朗朗的讀書聲和每天臉上綻放的自信笑容……“奮進之筆”疾書,在這份有厚度更有溫度的答卷之上,人民群眾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的獲得感明顯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立足創新、提升內涵、創樹品牌,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發展目標正精彩兌現。

強投入
緩解入學難,大力推進新建校集群建設,未來新增5.6萬個學位
伴隨著城陽區迅速崛起,適齡兒童入學壓力驟然增加,新建校成為備受關注的民生工程。新學期,城陽區禮德小學作為一座新校,迎來了一年級6個班的新生入校。據了解,禮德小學位于禮陽路105號,為局屬小學,辦學規模為 36 個教學班。該項目總投資2億元,建筑面積約31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約25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約6000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教學樓、實驗樓、行政樓、小劇場、風雨操場和食堂等。
近年來,城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教育領域民生工作,持續加大教育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在這期間,城陽區修訂《城陽區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9-2035年)》,明確全區教育設施建設需求、標準和計劃進度,筑牢教育優先發展基礎。根據規劃,2021年城陽區累計投資約108億元,實施學校建設項目共48處,含14處續建項目、16處新啟動項目和18處完工項目。目前,所有項目均在有序推進,預計年內新增各學段學位1.6萬余個,待所有項目建成后,可新增學位5.6萬余個,將有效解決城陽區適齡子女入學需求。


穩提升
擴建教學樓,城陽實驗二小師生新學期盼來專用教室
今年新學期,城陽區第二實驗小學明德樓和綜合樓正式啟動。在學校北側空地擴建的綜合樓里配有600平米的閱覽空間、高精尖智能化的科技館、設施現代化的電視臺,寬敞明亮的體育館,還有管樂團、舞蹈、美術、書法等專用教室。“這座綜合樓在外型設計上既像一把小提琴,又像一把開啟孩子成長之門的鑰匙?!背顷枀^第二實驗小學校長萬莉動容地說,作為城陽區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從區委區政府到區教育體育局等相關部門,傾注了無數的智慧與心力,為孩子們搭建起個性化、多元化發展的廣闊平臺。
城陽區第二實驗小學針對學生的六大核心素養,構建了涵蓋樂德、樂言、樂智、樂健、樂美、樂勞課程體系,共開設了100多個社團選擇性課程,但之前囿于空間,專用教室受限,而這座綜合樓承擔著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發展的“重任”。綜合樓總投資約9000多萬元,分為地下一層、地上五層,面積達到13000多平方米,不僅緩解現有專用教室、功能室緊張的狀況,而且進一步改善教育教學環境,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在“5+2”課后托管中,孩子們徜徉在明德樓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程活動,在辦學質量、辦學水平和社會美譽度不斷提升的城陽區第二實驗小學,因明德樓和綜合樓的啟動,迎來又嶄新蝶變。

優均衡
名校、名師加速引入,打造優質教育匯聚的洼地
9月17日,清華育才城陽實驗學校在城陽區簽約落戶,城陽區優質教育資源再添新翼。北京市清華育才實驗學校是一所集學前、小學、初中、高中于一體的學校,依托清華大學和其他國內外一流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形成了“專家治校、名師帶校、特色興校、資源興?!钡慕逃叩?。城陽校區建成后,將采取“委托管理”的方式,由北京市清華育才實驗學校進行全面管理,在全國范圍內擇優選派校長,負責指導學校頂層架構設計、學校管理團隊建設、學校特色與文化建設等工作。優質教育資源的導入,不僅將新增教育學位,也有助于整合本地優質教育資源,打造城陽優質校園群落。
近年來,城陽區不斷擴優提質均衡教育版圖。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青島大學等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辦學、開辦附屬學校,青島城陽京華學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培養基地去年落戶……“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引入,我們一直堅持不遺余力,始終展現最大熱情,付出最大努力,結合不同優質資源對辦校辦學的需求,‘一校一議’在優質教育資源引入時已成為常態?!背顷枀^教育和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說。城陽區將教育作為首要的民生和民心工程,制定優質教育資源引進激勵政策,創新與高校和優質名校合作方式,通過獨立新建學校、學校整體托管、名校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大力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落戶,托高基礎教育基準線,推進教育高位均衡發展。
與此同時,城陽教育創新實施“陽光招聘”,開展“雙名”(名師、名校長)引進工程。2020年至今,城陽區共引進省級名師名校長9名、省特級教師6名、省級教學能手3名、市級名師名校長9名。近三年來,城陽區通過公開招聘、骨干教師選聘、公費師范生招聘、校園招聘等多元化招聘形式聘用中小學教師774名,70%的教師通過“陽光選崗”的方式分配至街道所屬中小學工作,為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育未來
交上教師培養高分“成績單”,鍛造未來教育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為打造一流的干部教師隊伍,近年來,城陽區在教師培訓方面創新思路,堅持高端引領、精準培訓的原則,對新入職教師開展“2+4”集訓工程,即兩個周的集中通識知識培訓、四個周的分學科實操培訓,在以往只注重理論培訓的基礎上加大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依托北京師范大學,全面實施區域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工程,遴選一批學科骨干教師、骨干班主任、領航工程教育管理者,分別進行為期3年的教育領導力,課堂教學能力,骨干班主任專業能力提升等項目,打造“學生有發展潛力,教師有工作熱情,校長有管理方法,區域有教育特色”的優質教育。
凝心聚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努力,每一份耕耘,都收到了一張張高分成績單。2020年,城陽區5名校長被評為青島市名校長,24名教師被評為第四期青島市名師培養人選。今年3名教師被評為山東省特級教師,1名教師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思政課教師,31名教師被評為青島市學科帶頭人,1名教師被評為青島市拔尖人才。在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三名工程”培養方面,2020年評選區級名師50名、名班主任30名、名校長10名;2021年建立區級名師工作室37個、名班主任工作室14個、名校長工作室10個。通過打造一流教師隊伍,不斷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通訊員 趙雅楠)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