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7日訊 位于市南區延吉路社區的二輕新村小區,建成已有36年,“看地上,車輛停放亂七八糟,看天上,各種電纜像蛛網,哎,這種環境,多少老鄰居都想著搬走算了!”提起自家小區,大家都有吐不完的“槽”。
全國文明典范城創建工作開展以來,老舊小區改造又成為大家的熱議話題。與以往不同的是,市南區金湖路街道這次改造,打破常規,推出“居民規劃師”,小區怎么改,群眾說了算!改造前,社區工作人員逐戶宣傳,認真傾聽群眾意見,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停車難、線路亂、無綠化景觀排在了群眾投票亟待解決的前三名。

問題收集起來,整改成了難題,牽扯單位多,涉及住戶多,工作怎么開展?“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解決什么。群眾反映什么,我們就整改什么。”金湖路街道工作人員實地考察小區道路情況;邀請設計單位、居民代表召開專題會議;充分利用原來品質較好的石材、螺紋鋼欄桿等材料,以舊利舊,修舊利廢,設計小區內的景觀……現如今,二輕新村改造完成后,共新增91個停車泊位,廢棄電線全部拆除清理,宅間綠地化整為零,開辟了櫻花園、紫薇園、丁香園,群眾對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的美好向往變成現實。
市南區閩江路沿線商戶密集,僅山東路至新浦路一段就有商戶58家,以往商戶每天上貨后會將紙箱、小推車等雜物放在人行道上,既不美觀,又影響市民通行,對店外門前五包區域的衛生保持也缺少主動性。
為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城市管理,匯聚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強大合力,市南區香港中路街道持續加強商戶參與文明創建的宣傳發動,通過多方參與下好文明創建“一盤棋”,使街區面貌更加整潔靚麗。
自今年4月份以來,香港中路街道綜合行政執法中隊定人定崗進行街面市容秩序巡邏,對個別商戶的出店經營、堆放雜物等行為隨時發現、隨時提醒、現場處置。為明確和落實商戶門前五包責任,街道與沿街商戶全部進行電子化門前五包責任書簽訂。社區網格員在網格化巡查中,將經營秩序一并納入巡查范圍,向沿街商戶發放《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倡議書》,號召經營者主動做到規范經營、安全衛生,共同維護良好的市容環境。
通過宣傳倡導激發主動性、執法管理壓實責任制,整潔有序的街面環境已經成為了區域常態。街道將在宣傳引導的同時,給予堅持落實門前五包責任、積極參與文明創建的商戶一定的正向激勵,通過授予“星級文明商戶”榮譽、推薦負責人參評“文明市民”等形式,形成典型示范和引領帶動效應,持續提升全社會參與創城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提到創城工作,在創城一線工作多年的呂曉菲感觸頗深:“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創城工作中來,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默默付出,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據悉,市南區共有云南路街道老干部志愿者服務隊、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市南巴士第一分公司等20支志愿服務團隊,不怕臟不怕累,積極參與到創城工作中。(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責任編輯: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