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10月18日封面版

青島日報2021年10月18日封面版二
奔赴綠色未來
今天,開放、綠色的青島,又將成為令人矚目的焦點。
金秋十月,在“攜手邁向更加綠色、包容的能源未來”這一頗具前瞻意義、凸顯大國使命的主題下,第二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如約而至。會議由國家能源局與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在這個收獲的季節,相關國家能源部長、駐華大使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將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齊聚盛會,在兩天的會議時間內,深入探討,深化共識,推動各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構建更加緊密的伙伴關系網絡,在共同應對能源轉型和能源安全挑戰中探尋共贏之道。
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這一盛會的召開具有更加深刻的時代意義。
放眼全球。進入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一場深刻的能源轉型變革勢不可擋。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依托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正在積極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效提升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在這其中,“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正逐漸成為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能源領域高質量合作的新平臺。
聚焦青島。3年來,這座城市牢記“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殷殷囑托,肩負起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的國之重任,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力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兩個“新平臺”使命共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力求通過務實行動,推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形成世界各國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贏局面。
于是,這場以“綠色”“包容”為關鍵詞的盛會,選擇了這座綠色、包容的城市。
這是一個凝聚共識的“新平臺”。新平臺聚合了相關國家能源部長、駐華大使和國際組織負責人,他們將參與并見證“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建設的一系列最新成果發布,共同發出“青島倡議”,在高級別會議中進一步拓展國際合作路徑。
這是一個匯聚智慧的“新平臺”。新平臺吸引了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他們將在分論壇中進行腦力激蕩,碰撞思想火花。青島將在技術參觀環節,邀約與會嘉賓深入項目現場,輸出“青島智慧”。
以“新平臺”為“新起點”,這座城市將與全球嘉賓一道,攜手奔赴前景無限的能源未來。
構建“一帶一路”能源命運共同體
倡議提出8年來,“一帶一路”仿佛一把量尺,不斷標注國際合作的新高度。隨著碳中和“時間表”的明確,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地位愈加凸顯。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用最短時間從碳排放峰值實現碳中和,這充分體現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時隔僅僅一年,2021年9月21日,中國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重申完成“雙碳”目標,再次向世人展現了中國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推動能源轉型的堅定態度。
“一帶一路”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和載體。為推動建設“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命運共同體,2018年10月18日-19日,首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在江蘇蘇州舉辦。會議期間,中國與17個國家共同發布《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部長聯合宣言》,為構筑更加緊密的能源命運共同體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推動全球能源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模式新機制。
次年4月25日,“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成立儀式在北京舉行。依托中國與29個國家共同發起成立的“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合作平臺,共同構建起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
秉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初心,如今,第二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落地青島,將進一步做大做強做深做實“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
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提出8周年以來,能源領域,尤其可再生能源領域,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深度交融的重要紐帶。
中國先后與9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政府間能源合作機制,與30多個能源類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建立合作關系,參與雙多邊能源合作機制近百項,簽署了100余份能源合作文件,與1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雙邊能源合作規劃。正式加入聯合國“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行動,先后成為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成員國、能源憲章簽約觀察國和國際能源署聯盟國等,能源國際合作機制不斷完善。
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有關情況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設備制造國,中國水電業務遍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光伏產業為全球市場供應了超過70%的組件。可再生能源在中國市場的廣泛應用,有力促進和加快了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進一步推動了世界各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加速了全球能源綠色轉型進程。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額呈現持續增長態勢,積極幫助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先進綠色能源技術,為高質量共建綠色“一帶一路”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隨著“一帶一路”進入共同繪制精謹細膩的“工筆畫”的新階段,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空間將進一步打開。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發布的《“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2021)》,反映了“一帶一路”國家能源行業強勁的發展需求。報告顯示,碳中和正引領基建發展新方向,新能源成為各方優先發展的領域;同時,隨著RCEP等區域性貿易協定的簽署,相關國家基建市場開放度進一步提高,將激發各國在電力能源等領域的基建需求。
這將為參與“一帶一路”能源伙伴關系建設的國家,提供一個更加豐盈的未來展望。
綠色、包容的青島 迎來綠色、包容的盛會
一場盛會和一座城市的擁抱,往往始于精神的契合。
開放包容,是刻在青島骨子里的氣質;綠色低碳,也日益成為這座城市的鮮明底色。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以“攜手邁向更加綠色、包容的能源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選擇青島作為舉辦地。
區位優勢為青島植入了開放的稟賦。作為東部沿海發達城市、黃河流域的經濟出海口,青島是東向日韓、西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節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無論是國內大循環,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青島在其中都有著獨特的樞紐位置。
開放稟賦賦予了青島包容的氣質。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上合示范區“一帶一路”合作新平臺等重大使命的落地,讓青島作為區域協同開放龍頭的能級接續躍升。青島的懷抱愈加敞開,國際經濟交流合作的空間也隨之延展。這一點,在“一帶一路”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青島累計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項目480個,中方協議投資額88.8億美元。
開放也讓青島成為全球能源網絡的重要節點,推動著生產資料、生產要素的南北循環、東西互濟。
以青島港為龍頭,山東港口是中國第一大進口原油上岸港口、全球第一大油品接卸大港。依托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和上合示范區政策,山東港口成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資源產品進出的重要口岸,與振華、中化、中聯油、BP、巴西、維多、挪威等國內國際貿易商、生產商聚力合作。
東臨瑯琊臺灣,西靠棋子灣,坐落著青島LNG接收站。這是中石化首座LNG接收站,也是山東省目前唯一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終端。自2014年投入運營至今,累計接卸LNG突破3000萬噸,船舶平均接卸效率全國居首。
迎接時代挑戰,縱深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這座城市的能源結構也在發生著深刻改變。截至目前,青島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253.24萬千瓦,占全市裝機容量40%以上,涵蓋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多個種類;2020年全市消納綠色能源電力56.15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11.8%。
把握數字化的時代發展脈搏,依托“青島制造”底蘊誕生的智慧新技術、新模式成為青島能源轉型的一大助力。
海爾集團自主創新打造智慧能源定制平臺,實現能源流、數據流、碳追溯流“三流合一”,每年節約能源成本0.9億元,“十三五”期間,單位產值能耗減少30.3%,并依托平臺打造全球首個碳中和“燈塔基地”——海爾中德生態園碳中和示范園區。
助力加快推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青島供電公司依托5G應用聯合創新實驗室,聯合中國電信、華為探索5G在智能電網領域的應用。特來電瞄準充電網在新型電力系統中所承擔的儲能資源聚合及和電網間緩沖的重要角色,搭建新能源汽車充電網能源管理工業互聯網平臺,加速推動新能源車充新能源電的實現。
綠色低碳的理念,正在企業的創新推動下融入青島市民的生活。
清潔供暖方面,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投資完成的國內首臺30萬千瓦機組高背壓循環水直接供熱改造,曾被聯合國授予“全球人居環境綠色技術范例”獎。綠色出行方面,2020年,城運控股集團純電動公交車能耗7291.55萬度電,折合8961.31噸標煤,每年累計減少碳排放1.06萬噸,相當于減少排放二氧化碳3.9萬噸。
在由青島能源集團與青島旅游集團攜手共建的青島市首個“零碳社區”,青島奧帆中心零碳社區能源深度利用項目一期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預計年減排二氧化碳2253噸。打造綠色城區樣板,青島能源集團打造的上合能源島清潔供能項目、青島國際郵輪母港能源島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代表未來的新能源產業也不斷在青島加速集聚,形成集群發展態勢。
新能源項目紛紛落子平度,大唐風電、華潤風電等風電項目;國家電投集團等光伏發電項目;青島海達石墨等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錦江新能源等生物質能源材料項目;天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項目紛至沓來。
在前瞻的氫能源領域,由青島真情巴士集團運營的氫能源公交車已經“駛入”百姓日常生活,中國石化青島煉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建設的青島氫能資源基地項目青島地產燃料電池氫提前四個月出廠。隨著美錦、海卓動力、康普銳斯等重點項目的推進,“東方氫島”正在形成研、制、儲、運、加、用等全產業鏈部署。
10月19日上午,與會嘉賓將赴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海爾中德工業園等青島先進項目現場進行技術參觀,實地感受綠色低碳青島產業一線的生動場面。
貢獻“青島力量” 助力綠色“一帶一路”建設
向“一帶一路”輸出“青島智慧”、“青島力量”,青島企業在行動。
在“一帶一路”國家的重大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青島企業的身影頻現。
由山東電建三公司承接的巴林阿杜二期1540MW燃機電站項目已成功投用。這是“一帶一路”上的明星項目,工程機組容量占巴林全國總量的25%,它給這個島國不僅帶去了電力能源,更帶去了提高生活質量和提速發展的希望。目前,山東電建三公司已在“一帶一路”沿線26個國家和地區,承攬了70余個大型電站、海水淡化、基礎設施等EPC項目,累計實際投產裝機總容量超過8.7萬兆瓦,總合同額超過350億美元。
全長293公里的金邊-菩薩-馬德望輸變電項目是柬埔寨的骨干電網項目。負責項目維護的大唐山東電力檢修運營有限公司柬埔寨電網項目部職工常常冒著高溫,保障電網穩定運行和柬埔寨人民安全用電。
在位于巴基斯坦拉合爾市的海爾魯巴經濟區、在位于卡馬河畔切爾尼市的海爾俄羅斯工業園,海爾智慧能源管理定制平臺隨著海爾集團在“一帶一路”的產業布局一同出海,實現跨區域、多能源介質并聯運行的智慧能源保障。
電力裝備產業是青島特色產業集群中的一張閃亮的“名片”。隨著“一帶一路”重點能源合作項目的推進,青島的先進電網技術,助力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國家用上了穩定綠色的電能。
由青島漢纜股份參與建設的沙特阿美吉贊聯合循環電站項目一次性并網成功,是目前實現成功并網的世界最大聯合循環電站項目。此外,漢纜股份還參與了中巴經濟走廊默蒂亞里—拉合爾±660千伏直流輸電項目輸電工程等近20個“一帶一路”國家的能源項目建設。
部署安裝500萬只智能電表的沙特智能電表項目,是目前世界上單次部署規模最大的智能電表項目。2020年8月,東軟載波技術團隊克服疫情影響,參與到國家電網組建的專項技術支援隊伍中,展現了令人贊嘆的“中國速度”。
在新能源領域,青島也不乏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深度技術交流。
深度布局核電領域,先楚能源的中烏項目引入烏克蘭院士團隊,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烏克蘭國家管委會達成協議,三方合資成立首家國內民營企業與烏克蘭部委合資的公司,項目涵蓋耐強輻射機器人、核電延壽、核電安全運行與監測等諸多前沿技術的研究。
為風電廠開發提供前期勘測服務,依托中國海洋大學成果創辦的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為韓國2030年計劃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風力發電廠開發交付及投運多套測風激光測風雷達。
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作用,上合示范區也在積極拓展與“一帶一路”國家能源合作,規劃了“上合國際能源中心”這一全新平臺。通過建設國際能源合作交流中心、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國際能源投資中心、國際能源協同創新中心、碳中和示范園區,打造全球能源合作、能源交易、能源創新發展新地標。
落地青島的“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打造了一個高能級平臺,將吸引更多國際資源齊聚青島,青島也將依托平臺向更多“一帶一路”國家輸出青島技術、青島模式、青島產品,攜手邁向更加綠色、包容的能源未來。
問道能源未來 推動合作伙伴關系進階
面向全球碳中和的目標,站上描繪“一帶一路”“工筆畫”的新起點,第二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的成果自然令人期待。
發布“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的系列最新成果,推動“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進階發展,是本次大會的重要使命。
會上,將通過《“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章程》。以“邁向更加綠色、包容的能源未來”為價值觀的“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推動國際能源務實合作,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
發出面向能源未來的“青島聲音”,大會將發布《“一帶一路”綠色能源合作青島倡議》,呼吁各方采取一致行動,推動“一帶一路”國家能源供給向高效、清潔、多元化方向發展。
搭建“中國方案”“中國智慧”集中展示的平臺,大會還將發布“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最佳實踐案例,全面展現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8年來能源合作取得的豐碩成果,深刻闡釋共建“一帶一路”的傳播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大會還將成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合作網絡。這將是一個更加廣闊的生態,合作網絡將作為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企業、金融機構、科研院所(校)、行業協會等各類社會力量在“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框架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充分開展全領域、多層次、形式多樣的合作。
青年是未來的中堅力量。在大會的青年演講環節,將有青年代表以邁向綠色能源美好未來為主題進行演講分享。
集聚全球智慧,在高級別會議環節,各國能源部長、大使、專家學者、企業家將以演講、圓桌論壇等形式,交流真知灼見,問道能源未來。
兩場高級別會議分別以“一帶一路”高質量合作助力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和技術創新合作加速能源轉型發展為主題,將探討構建面向“碳達峰碳中和”的綠色能源產業鏈、營造更加有利于綠色能源投資的政策和市場環境、綠色能源合作助力各國經濟復蘇以及技術創新驅動綠色能源平價化和低價化、加強綠色能源共性技術的聯合研究、搭建更大范圍的能源技術創新合作網絡等議題。
大會第二天,這場頭腦風暴還將繼續。在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網攜手能源行業領軍企業舉辦的兩場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將圍繞高質量互聯互通助力能源貿易投資、發展綠色能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進行深入探討。
一次盛會,一個平臺。在青島,洞見能源未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 光)
第二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議程
10月18日上午
一、開幕式
二、青年演講——邁向綠色能源美好未來
三、成果發布儀式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擴員儀式
●通過《“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章程》
●發布《“一帶一路”綠色能源合作青島倡議》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合作網絡成立儀式
●發布能源國際合作最佳實踐
10月18日下午
一、全體會議
●專題一:“一帶一路”高質量合作助力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專題二:技術創新合作加速能源轉型發展
二、智庫報告發布會
10月19日上午
技術參觀
10月19日下午
并行分論壇
●分論壇一:高質量互聯互通助力能源貿易投資
●分論壇二:發展綠色能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