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們還是和平時的周末一樣,大樹林集體打拳,一開始看著天氣涼爽,沒有太陽,正是打拳的好天氣。
不料打到一半,就下起了小雨,后來雨越下越大,站長不得不宣布解散。大家紛紛往家跑!

我沒有著急,和我一樣不慌不忙的還有我們的站長,耿老師夫婦。一位路過的師姐說,天氣預報9點下雨,怎么現在就下了呢?!
站長說:他以前手機上裝了個天氣預報軟件,感覺經常預報得不準,他就刪除了。
這讓我想起地震局的一位朋友說過的話,他說他的工作很沒有意義,經常自相矛盾,感覺對不起膠南人民,比如說:“地震是不可以預測的”和“未來幾年不會發生大的地震”,既然是不可預測,你怎么就知道未來不會發生大的地震呢?
其實,不光天氣預報,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不確定性,如果我們能夠接受這種不確定性,頭腦中就不會出現“一定”、“應該”“必須”這些詞了,從而就會覺得一切的發生都是該發生的,不必糾結。

很多心理出現問題的人,都是頭腦中有太多的“一定”“應該”“必須”,比如今天早上我們打太極,天氣預報說9點下雨,可偏偏在7點前就下了,跟誰講道理去?如果我們看到天氣預報是9點下雨,能夠想到它也可能9點前下,也可能9點后下,也可能不下,不管什么時候下雨、下不下雨對我們來說都很正常。
再比如兩個年輕人談對象,A愛B愛得死去活來,B愛不愛A呢?不一定!如果A覺得他那么愛B,B就一定也得愛他,應該愛他,但現實是B對他沒有一點兒沒感覺,甚至有點反感,這時A就極容易受到傷害。
今天早上我們打拳隊伍解散以后,我不慌不忙地穿上防曬服、戴上口罩,和畢站長、耿老師、耿師母簡單聊了幾句,就騎上我的電動車回家了,反正衣服是濕透了,不妨再穿著這身衣服去小區打桶水,也省得打傘了,一切都是那么淡定和從容。
《大學》里有句話:“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越來越喜歡這句話,不管遇到什么情況,都能用一顆平靜的心去接受它是多么的幸福!

作者簡介:王貴嬌,青島新陽光心理研究所研修生,事業單位職員,會計師,注冊國際心理咨詢師。
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你在生活中遇到過讓你頓悟的事情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