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二一,上街里,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校考第一。”這首80年代的兒歌唱出了中山路商圈昔日的繁華。
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青島市發展重心東遷之后,這里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中山路收藏著青島數代人的光榮與夢想,這片區域的復興更是青島人的心之所向。
時尚藝術范的中山路街頭


精致的巨幅壁畫、寬敞的步行道、藝術范兒的外觀再加上時尚前衛的小店……隨著中山路周邊區域陸續改造升級,青島的老城區正在華麗變身。
中山路老街區氣質很特別,不像上海的武康路,也不像北京的楊梅竹斜街,放眼全國很難撞款。這是一個超過百年的歷史街區,在后期修繕中,青島堅持盡可能地保留老街區的歷史文化元素,同時用新的工藝和技術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形成高階的新舊對撞。整個街區半廢伴新,半舊伴潮,充滿著破舊和新潮互彰的氛圍。
今年中山路街區大動作不斷:青島灣廣場進展順利、國際郵輪母港全面啟動、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開園、中山路過街天橋拆除、劈柴院二期改造、寧陽路街區改造、濟南路拓寬……



這里面最核心的舉措應數中山路實施步行街改造。據了解,青島市南區已經將搶抓中山路保護更新工作上升為全市發展戰略機遇,按照打造青島未來百年歷史性工程的要求,強力突破濟南路拓寬工程,加快中山路步行街整體規劃,優化產業布局,開放5G場景,打造全國首條直通大海的國際化商業步行街,讓百年商業街煥發勃勃生機。
中山路步行街改造基礎非常好,有獨特的地域特色:首先是直通大海,能直接通往青島的地標景區棧橋,具備良好的引流作用;其次中山路片區的老建筑保護完整,特別是“里院”特色,是老城區獨特魅力所在。
當然,如果想恢復幾十年前摩肩接踵、人潮涌動的局面,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中山路商圈的建筑要修舊如舊,商店裝潢要典雅,無論是建筑外表,還是內部布局,都要散發出優雅的文化休閑氣息。要追求一種品味、一種風情。
文創讓百年老街煥發新活力


中山路街區有一種特殊的院落建筑“里院”,是青島獨有的傳統建筑形式。“里院”基本上都超過百年,隨著街區的改造,置身在這些被復活的老建筑里的人,會被時光和歲月感動。
文創市集、巡街表演、國風潮玩……兩個月前,青島最大的“里院”廣興里迎來今夏首場市集活動——尚街里潮趣節。整個活動持續到了8月,同期還舉辦了設計工作坊、工業設計展覽等活動,一個集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美食餐飲、國風潮玩等各類時尚元素為一體的潮趣節,開啟了青島消夏新模式。
尚街里潮趣節活動門頭以“尚”字做設計延伸,留下最后一筆供游客拍照打卡,完成“尚街里”點睛之筆,除此之外,還設置了網絡流行語合影區、動態清明上河圖等多處創意打卡點。


活動期間,魔術表演、真人雕塑、樂隊演繹、創意快閃秀等輪番登場,為現場增添無限趣味。其中,文創市集匯集了多家專注原創的設計品牌,打造開放多元的市集體驗與新鮮有趣的互動空間,涵蓋新奇潮玩、輕食茶點、服飾器具、手工制作、古著周邊、藝術衍生。唯麥精釀、本思咖啡、氣球先生、Cetace、藉此設計空間、Reflower等50家品牌入駐,將傳統藝術與新潮文化全方位立體布局,引領市集文化融合多元風格新起點。
保護更新一座老城,要比白紙上畫畫、建設一座新城成本高很多、難度大很多。但只要瞄準目標,一步一步踏實走下去,老城復興之路就一定不會遙遠。今年以來,青島歷史城區保護利用工作加快提速,以尚街里潮趣節為契機,青島還將深度探索城市更新保護、時尚美學提升、街區生態營造等模式,以設計賦能里院,以創意營造城市地標,以文化力提升發展力為核心,打好老城復興“文化牌”。(撰文/攝影 徐帥)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