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關于全球能源未來的求解之旅在青島展開。
10月18日,第二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在青島開幕,新時代中國能源主場外交再次迎來高光時刻。會議由國家能源局與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出席本次能源部長會議的國家超過40個,與會代表超500名,參與國家和重量級嘉賓人數創出歷史新高。

在“攜手邁向更加綠色、包容的能源未來”這一頗具前瞻意義、凸顯大國使命的主題下,與會嘉賓將在深度對話中總結經驗、規劃未來、凝聚共識,推動各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構建更加緊密的伙伴關系網絡,推動各國攜起手來,共同應對能源轉型和能源安全挑戰。
本次會議成果豐碩——“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迎來了古巴、摩洛哥等新成員,實現了加速擴容;通過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章程》;發布了《“一帶一路” 綠色能源合作青島倡議》;舉行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合作網絡成立儀式;發布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最佳實踐案例……
當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入新階段,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綠色低碳為導向的能源變革,正在全球范圍內深入推進。眼下,全球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能源通脹,全球能源價格出現連環飆升并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歐洲天然氣價格創下十年來新高。在能源領域,迫切需要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有成效的國際合作。

在這個全球都在努力尋找應對方案的時刻,這場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的國際性的能源會議的舉行正逢其時。
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依托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正在積極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效提升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在這其中,“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正逐漸成為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能源領域高質量合作的新平臺。
在全力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青島,探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能源領域高質量合作的新平臺,兩個高度契合的“新平臺”合二為一,讓這次大會更具意義。
01
全球碳中和的關鍵時刻,一次正逢其時的大會

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一帶一路”進入共同繪制精謹細膩的“工筆畫”的新階段,這一盛會的召開具有更加深刻的時代意義。
“一帶一路”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和載體。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領域。
在習近平主席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引領下,一個個惠及民生和促進經濟發展的能源合作項目在沿線國家落地開花,成為中國積極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生動注腳。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8年以來,共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已完成夯基壘臺、立柱架梁,正在由“項目合作為主”向“務實合作和全球能源治理雙輪驅動”加速轉變。中國先后與9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政府間能源合作機制,與30多個能源類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建立合作關系,參與雙多邊能源合作機制近百項,簽署了100余份能源合作文件,與1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雙邊能源合作規劃。正式加入聯合國“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行動,先后成為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成員國、能源憲章簽約觀察國和國際能源署聯盟國等,能源國際合作機制不斷完善。
為推動建設“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命運共同體,2018年10月18日-19日,首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在江蘇蘇州舉辦。會議期間,中國與17個國家共同發布《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部長聯合宣言》,為構筑更加緊密的能源命運共同體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推動全球能源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模式新機制。
次年4月25日,“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成立儀式在北京舉行。依托中國與29個國家共同發起成立的“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合作平臺,共同構建起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
如今,第二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落地青島,形成了一系列新成果。

本次會議,“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迎來了古巴、摩洛哥等新成員,實現了加速擴容,通過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章程》,發布了《“一帶一路” 綠色能源合作青島倡議》;舉行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合作網絡成立儀式,目前合作網絡包括綠色能源、互聯互通(電力)、油氣、智慧能源(創新)、綠色金融、國際傳播、高校(青年)等7個工作組,形成了更加廣泛的開放合作生態;發布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最佳實踐案例,包含綠色發展類、惠民生類、技術創新類、能力建設類、第三方合作類等五大類,十五個案例,樹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標桿。
以青島為新起點,一個能源領域更加緊密的互聯互通伙伴關系、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和開放包容伙伴關系正在形成,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不竭動力。
02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青島力量”
一場盛會和一座城市的擁抱,往往始于精神的契合。
開放包容,是刻在青島骨子里的氣質;綠色低碳,也日益成為這座城市的鮮明底色。
青島日益成為全球能源網絡的重要節點,推動著生產資料、生產要素的南北循環、東西互濟。以青島港為龍頭,山東港口是中國第一大進口原油上岸港口、全球第一大油品接卸大港。東臨瑯琊臺灣、西靠棋子灣的青島LNG接收站,是中石化首座LNG接收站,也是山東省目前唯一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終端。自2014年投入運營至今,累計接卸LNG突破3000萬噸,船舶平均接卸效率全國居首。

迎接時代挑戰,縱深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青島的能源結構也在發生著深刻改變。截至目前,青島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253.24萬千瓦,占全市裝機容量40%以上,涵蓋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多個種類;2020年全市消納綠色能源電力56.15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11.8%。
青島也在依托產業和企業的優勢,向向“一帶一路”輸出著能源合作領域的“青島智慧”“青島力量”。
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山東電建三公司已在“一帶一路”沿線26個國家和地區,承攬了70余個大型電站、海水淡化、基礎設施等EPC項目,累計實際投產裝機總容量超過8.7萬兆瓦,總合同額超過350億美元。
電力裝備產業是青島特色產業集群中的一張閃亮的“名片”。隨著“一帶一路”重點能源合作項目的推進,青島的先進電網技術,助力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國家用上了穩定綠色的電能。
由青島漢纜股份參與建設的沙特阿美吉贊聯合循環電站項目一次性并網成功,是目前實現成功并網的世界最大聯合循環電站項目。
部署安裝500萬只智能電表的沙特智能電表項目,是目前世界上單次部署規模最大的智能電表項目。2020年8月,東軟載波技術團隊克服疫情影響參與其中,展現了令人贊嘆的“中國速度”。
在新能源領域,青島也不乏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深度技術交流。
深度布局核電領域,先楚能源的中烏項目引入烏克蘭院士團隊,成立首家國內民營企業與烏克蘭部委合資的公司,項目涵蓋耐強輻射機器人、核電延壽、核電安全運行與監測等諸多前沿技術的研究。
依托中國海洋大學成果創辦的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為韓國2030年計劃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風力發電廠開發交付及投運多套測風激光測風雷達。

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作用,上合示范區也在積極拓展與“一帶一路”國家能源合作,規劃了“上合國際能源中心”這一全新平臺。通過建設國際能源合作交流中心、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國際能源投資中心、國際能源協同創新中心、碳中和示范園區,打造全球能源合作、能源交易、能源創新發展新地標。
在青島召開的“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打造了一個高能級平臺,吸引更多國際資源齊聚青島,青島也將依托平臺向更多“一帶一路”國家輸出青島技術、青島模式、青島產品,攜手邁向更加綠色、包容的能源未來。
03
發出“青島聲音”,逐夢綠色未來

在會議主辦方提供的資料包里,有一個再生紙制作的筆記本,和一支再生紙做筆桿的簽字筆。這樣一個細節,不失為大會倡導的“綠色”主題的最好寫照。
在會場之內,以“一帶一路”高質量合作助力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和技術創新合作加速能源轉型發展為主題的“頭腦風暴”,50余位重磅嘉賓輪番登場,在主題演講和圓桌論壇中,探討構建面向“碳達峰碳中和”的綠色能源產業鏈、營造更加有利于綠色能源投資的政策和市場環境、技術創新驅動綠色能源平價化和低價化、加強綠色能源共性技術的聯合研究等議題,為青島下一步綠色發展提供了路徑借鑒。
在會場之外,展示了青島企業等在綠色低碳領域成果顯著的實踐成果。海爾集團自主創新打造智慧能源定制平臺,每年節約能源成本0.9億元,“十三五”期間,單位產值能耗減少30.3%。山東港口青島港著力打造中國“氫”港,全球首創“氫+5G”自動化軌道吊,創造52.1自然箱/小時的裝卸效率世界紀錄。在由青島能源集團與青島旅游集團攜手共建的青島市首個“零碳社區”,一期工程階段性成果預計年減排二氧化碳2253噸。
綠色低碳,也是青島在未來能源發展中秉承的基本原則。《青島市“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勾勒了青島能源發展的未來藍圖:進一步強化能源保障能力,持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著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速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有序推進能源體制改革,全面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攜手邁向綠色能源未來,大會發出了“青島聲音”。

在成果發布環節,大會發出《“一帶一路”綠色能源合作青島倡議》,呼吁各方采取一致行動,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并提出制定更有雄心的綠色能源發展規劃與目標,改善綠色能源供給的可靠性和韌性,營造更具吸引力的綠色能源投資環境,加強綠色能源技術創新合作,提升綠色能源發展的經濟與民生效益,降低綠色能源項目融資成本,加強綠色能源領域能力建設與技術援助等倡議。
綠色,凝聚著希望。綠色、包容的能源未來,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夢想。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彰顯中國的責任擔當和獨特智慧,為沿線各國鋪就了逐夢與圓夢之路。這次會議讓青島成為夢開始的地方,見證著這個夢想進一步從理念變為行動,從藍圖變為現實!
作者 | 楊光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