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上午,貴州省生態攝影協會副秘書長、貴州省生態攝影協會六盤水分會名譽會長宋銘在貴州六盤水明湖國家濕地公園捕捉到疑似灰背鷗的影像。
經咨詢省生態攝影協會、威寧草海管理處等相關單位及專家,證實該影像確實為“灰背鷗”,且在貴州首次被捕捉到其影像。
據了解,灰背鷗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在中國約有50~1萬只越冬鳥,種群數量稀少,應注意保護。

灰背鷗(英文名:Slaty-backed Gull,學名:Larus schistisagus),是鸻形目鷗科鷗屬的鳥類。背部深灰色。習性為典型的大洋鷗特性。在中國大陸,分布于東北、山東、福建、廣東、云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
體大(61厘米)、背部深灰色的鷗。腿粉紅色,嘴黃色上具紅點。似銀鷗的復合體但上體灰色更深,腿更顯粉紅。白色月牙形肩帶較寬。肩羽和次級飛羽具更寬的白色尖端。
冬季成鳥:頭后及頸部具褐色縱紋,尤以眼周和后枕較密。
第一冬鳥:比多數銀鷗色深,尾完全深褐。翅有顯著的淡色橫斑。
虹膜-黃色;嘴-黃色,上具紅點;腳-深粉色。
叫聲:似銀鷗。(來源:涼都快報)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