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19日訊 近日,即墨區農業農村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了《<關于進一步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實施細則》政策有關內容。
該實施細則共包含22項內容,分別為:特色農業、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獎補,設施農業、智慧農業大棚獎補,新建海洋裝備類建設項目獎補,小麥良種統一供種補貼,促進畜禽種業發展獎補,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補助,品牌農業獎勵,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設項目獎補,果蔬加工產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獎補,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開發利用項目獎補,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補助,農業政策性保險資金補助,創建鄉村振興示范片區資金補助,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獎勵,突破農業產業招商引資獎補,新建(新設立)推介本地優質農產品流通場所獎補,農業展會獎補,農業農村及農產品宣傳推介,支持拓寬農產品營銷渠道補貼,農產品冷風庫設施建設補貼,科研攻關和科技推廣獎補。細則中詳細介紹了具體的申報要求、申報流程、獎補標準和政策咨詢。
在獎補標準方面,其中,設施農業、智慧農業大棚獎補,對新建投資200萬元以上集中連片設施農業大棚的經營主體,給予設施農業大棚投資額(指主體結構投資及棚內必要的固定設施設備投資)20%的補貼;對新建智慧農業大棚投資額500萬元以上的經營主體,給予投資額(指主體結構投資及棚內必要的固定設施設備投資)25%的補貼。單個經營主體補貼資金不超過500萬元。
新建海洋裝備類建設項目獎補,對新建大型智能化網箱進行深遠海養殖或新建海洋牧場多功能平臺或養殖工船,單個(只)投資1000萬元及以上的按20%予以一次性補貼,每個經營主體的同一建設類型補貼資金不超過200萬元;采取“先建后補”方式。重點扶持新建大型智能化網箱進行深遠海養殖或新建海洋牧場多功能平臺或養殖工船。項目建設完成經驗收合格后,撥付補助資金。
品牌農業獎勵,當年首次獲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按國家、山東省、青島市級分別一次性獎勵資金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當年首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榮譽稱號的農產品品牌的申報主體,分別一次性獎勵資金10萬元、8萬元、3萬元;年內新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一次性獎勵申報主體1萬元;年內新獲綠色食品認證的,一次性獎勵申報主體2萬元;年內新獲有機食品認證(農業農村部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的,一次性獎勵申報主體4萬元;年內新獲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農業農村部認證)的,一次性獎勵申報主體6萬元。
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開發利用項目獎補,年處理畜禽養殖糞污1.5萬噸(含),獎補50萬元;高于1.5 萬噸按每噸34元的標準給予獎補,最高獎補150萬元。
創建鄉村振興示范片區資金補助,對達到驗收標準的示范片區,基礎建設類投資額鎮村兩級實際投資(總投資扣減社會化投資、財政類投資)大于2500萬元的,每個示范片區獎補2500萬元;不足2500萬元的,按照實際核定數進行獎補。
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獎勵,年內獲評5A、4A、3A級旅游景區的,分別一次性獎勵資金50萬元、20萬元、10萬元;年內由各級行政文旅主管部門評定驗收通過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鄉村旅游示范單位的(包括且不限于省精品旅游特色村、市鄉村旅游特色村、省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分別一次性獎勵資金5萬元、3萬元、2萬元;年內新獲評國家級、省級、市級農業休閑旅游示范單位(包括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美麗休閑鄉村,休閑農業精品園區,休閑農業精品農莊、美麗田園等)的,分別給予獎勵資金5萬元、3萬元、2萬元。
支持拓寬農產品營銷渠道補貼,對年內銷售本地農產品達到3000萬元、5000萬元、1億元的“線上”“線下”流通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50萬元、100萬元的資金補貼。對年內銷售本地農產品達到500萬元、1000萬元、1500萬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給予5萬元、10萬元、15萬元的資金補貼。
科研攻關和技術推廣獎補,區財政每年安排資金不超過200萬元,每個項目資金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已享受上級補貼的不再進行獎補。(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通訊員 李曉勉)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