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5日訊 今天上午,全國首個紡機主題博物館——王臺紡織機械博物館正式開館。該博物館的開館,再次將青島的紡織產業拉入人們的視線。
王臺紡織機械博物館展覽面積1500多平方米,館藏各類文物300多件,設有4個篇章,18個展區,集歷史、科學、藝術于一體,一個個老紡機,一幅幅老照片,一個個還原的老場景集中展現了王臺紡織機械產業從誕生到發展壯大的輝煌歷程。
作為曾有“上青天”美譽的青島紡織產業,是這座城市的母親工業,青島紡織產業百年輝煌歷史,總會引起人們無盡遐思,它對青島的發展有著歷史性的推動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紡織產業養育了這座城市。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青島紡織產業每況愈下,導致“產業空心化”局面的出現。
目前,青島市紡織服裝產業鏈主要包括服裝、服飾、紡織、紡織機械等行業,在規模、質量上都亟待提升。
服裝、服飾、紡織等領域,青島逐漸走出了一條轉型升級的有效路徑。作為青島紡織服飾的老牌企業,有著60多年歷史的即發集團走出了一條研發綠色技術、跨界融合發展、重構產業方式的全新路徑。酷特智能、環球服飾、前豐帽業等一批企業加快進軍智能化、個性化領域,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活力。此外,紡織谷、東方時尚中心、國際服裝產業城等重點園區,加快服務平臺建設,不斷吸引集聚企業和設計師入駐,日益成為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新引擎。
而王臺,作為中國紡織機械重鎮,經過70多年的默默發展,已經成為扛起青島紡織產業振興的一面新旗幟,加速青島紡織產業蝶變,以期重現昔日榮光。
王臺街道黨委書記朱長江介紹,王臺、山西榆次、江蘇盛澤鎮是國內紡織機械的三大主要集散地。王臺紡機產業起步于上世紀50年代,起源于兩個小型個體手工業組,經過70多年的發展,目前街道已聚集紡機生產企業近400家,梳棉機產量占全國銷售總量的 85%,噴水織機產量占全國的90%,是全國最大的無梭織機生產基地,也是國內唯一一家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紡織機械名鎮”榮譽稱號的特色產業集群鎮。
作為行業“隱形冠軍”,青島海佳紡機集團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條備受業界矚目的發展之路,成為青島紡機企業的一個縮影。企業不僅擁有多項行業頂尖技術發明專利,且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該企業是國家紡織機械重點生產廠家,主要研發、生產、銷售智能紡織機械。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從跟隨到并駕齊驅,青島紡機產業探索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創新之路,在世界范圍內打響了紡機產業“青島品牌”,“過去很多年紡織機械產品低端化同質化嚴重,經過這幾年發展,青島紡機工業是智能化改造成功的行業,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記者了解到,雖然在國內紡機產業占有重要地位,以王臺街道為代表的青島紡機產業依舊面臨著利潤低、引才難、缺乏核心技術等短板。從跟隨到引領,再到實現引領的夢想,青島紡機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青報全媒體記者 李德銀)
責任編輯 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