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黃河上游普降大到暴雨,黃河河務局啟動三級應急響應。濱州市市西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李延峰臨危受命,擔任防汛副總指揮,負責搶險施工和后勤保障工作。李延峰辭別家人,不負使命,連續十八天堅守在黃河堤岸上,全力保障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李延峰搬運沙袋
“以身作則,親力親為”
9月30日,國慶假期即將到來之際,濱州市市西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李延峰接到上級通知:黃河上游暴雨不止,濱州面臨巨大的防汛壓力。
“9月30日接到通知,我立馬就到崗了。”李延峰說。面對一觸即發的險情,李延峰按街道要求,迅速部署安排黃河防汛工作。
10月1日,防汛儲備物資全部準備到位。李延峰協調了裝載機2臺、挖掘機2臺、編織袋30000條、救生衣60件、木樁300根、雨衣雨鞋300套、照明燈30個、鐵絲100斤、鐵鍬150把、救援繩300米,充足的物資儲備成了黃河防汛組工作的底氣,為整個黃河防汛奠定了堅實基礎。
李延峰將48人的巡邏小組分成兩班進行輪換,將長達2.9公里的黃河大堤劃分成6段,每一段安排4名街道或村居干部日夜不停地巡邏,巡邏時向相鄰路段拓展20米距離,做到巡邏無縫對接,確保了巡邏力量無死角全覆蓋。
10月5日下午3時,巡邏人員發現小街控導河段一處背河面穿涵有浸潤,如果放任發展,大壩強度降低,就會造成大壩決堤,給附近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損失。得知消息的李延峰第一時間采取措施,帶領巡邏人員對穿涵用混凝土進行封堵,在周圍安置木樁,并抽水填土。施工人員在生產堤上忙碌了9個多小時,等到險情排除時,時間已經到了夜間12點,李延峰回到家時,孩子和妻子都已經睡著。
李延峰的同事、市西街道防汛二組組長趙冰用“以身作則,親力親為”來評價李延峰。作為此次黃河防汛副總指揮,李延峰和巡邏人員同吃同住,不分晝夜地巡查,親自搬運沉重的沙袋,他們共同鑄成黃河防汛一線上的銅墻鐵壁。巡邏隊員24小時在崗不間斷巡邏,非常辛苦,為了讓巡邏隊員無后顧之憂,李延鋒一手保障后勤工作,緊盯蔬菜和肉類采購,安排志愿者燒水做飯,讓冒著風雨辛苦巡邏的同事們回到指揮中心就能吃上熱飯、喝上熱水。
一夜又一夜,李延峰帶著巡邏人員徹夜巡查河道;一輪又一輪,李延峰和工作人員冒雨搬運沙袋;一次又一次,李延峰和同事們勸離黃河堤岸上的游客。李延峰管控的河段附近有一個風景區,“國慶假期的時候每天來的游客有百來號人,我們只能苦口婆心地勸他們離開”。
從9月30日來到黃河堤岸到10月18日撤下黃河堤岸,18天的值守生涯,從早晨七點到夜間12點,每天十七八個小時的工作強度,李延峰不喊苦不喊累,帶著巡邏人員在生產堤上堅守18天,直到險情解除,才全員離開戰線。

李延峰和巡邏人員連夜巡查
“我的妻子和孩子都是支持的。”
李延峰的孩子今年上高二,因為學習辛苦,只有逢年放假才能回家跟家人團聚。今年國慶假期趕上防汛關鍵期,李延峰9月30日進駐一線,10月1日孩子放假回家,10月7日返校。“我覺得很愧疚。”李延峰說,“一整個國慶假期,我都沒有時間跟孩子吃一頓團圓飯。”
這已經不是李延峰第一次錯過和家人的團聚了。
李延峰的妻子是一名醫生。2020年疫情突發,正月初一一大早,她接到單位通知,告別家人,堅守隔離點,一住就是一個多月。漫長的寒假,李延峰一家三口甚至沒能在一起休息幾天。
今年7月份,疫苗接種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7月2日,李延峰和妻子都被抽調負責這項工作,夫妻二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兩處作戰,放假在家的孩子無人看管。孩子返校兩天之后,他們才從崗位上回家喘口氣。“我們倆都忙,孩子中午就吃外賣,這個暑假給外賣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李延峰笑著說。
“我的工作,我的妻子和孩子都是支持的。”李延峰說。
李延峰和他的妻子雖然身負不同的責任,但是他們選擇了同樣一條“逆行”的路,為群眾的生命和財產筑起一道“銅墻鐵壁”,這對夫妻是夫妻也是戰友,是親人也是同志。就如《致橡樹》里所說: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千千萬萬個因公忘私的“李延峰”的帶領下,在一個個街道、社區、村居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汛情期間,市西街道沒有發生過一起潰堤險情,完美保障了轄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