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1日訊 山中常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青島市城陽區城陽街道城陽村社區,百歲老人袁欒氏是社區的名人,因為長壽;媳婦徐秀玉是社區居民熟知的賢媳,因為孝順。在孝老愛親家庭氛圍的熏陶下,徐秀玉、袁以松家庭和睦,鄰里團結,勤儉自強,得到全社區居民的普遍贊揚,也被評為“青島市文明家庭”。

徐秀玉(中排左二)、袁以松(中排右一)。
經過45年的婆媳生活,婆婆袁欒氏的衣食住行都裝在徐秀玉的心里,徐秀玉的一言一行婆婆也都看在眼里。熟悉的人都說,老人長壽,與自身豁達開朗的心態有關,也有賴于徐秀玉數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徐秀玉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幫婆婆洗臉、擦手、梳頭,給婆婆做飯,等到婆婆吃完飯,她又開始掃地、洗衣服,忙著收拾家務,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為了婆婆胃口好,徐秀玉一日三餐換著花樣做飯,今天捏水餃、明天包包子、后天搟面條,天天不重樣。婆婆喜歡吃肉,徐秀玉就隔三差五做醬牛肉、紅燒排骨、燉肘子,費盡了心思。“除了不吃辣,其他不挑剔,胃口好的時候,一頓能吃十個餃子呢。”說這話時,徐秀玉笑著看著婆婆,滿臉自豪。
徐秀玉的耐心付出,兒女們看在眼里,也在母親的感染下孝老敬親、和善為人。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孩子們對祖母十分孝順,不但經常帶著禮物上門探望,還時時要接祖母到他們家里去住上一陣。前段日子,老人家剛剛在孫女家住了二十多天,這二十多天里,孫子、重孫子天天電話不斷,早晚問安,吁寒問暖,孫女一家也把祖母當成“鎮家之寶”,燒好飯菜,鋪新被褥,陪著聽曲看戲,一家人其樂融融。
“我媽對奶奶特別孝順。印象中,我媽每天都是笑呵呵的,從不與人爭執生氣。”徐秀玉的兒媳婦仇春玲說,因為常年照顧奶奶,徐秀玉有了關節疼痛的毛病,手指關節也變了形,所以她和丈夫工作之余會盡量幫著多照顧袁欒氏。
前年冬天流感肆虐,婆媳兩人都感冒了。徐秀玉深知高齡的婆婆經不起折騰,強忍不適叫來兒子一起把她送到醫院治療。在住院治療期間,婆婆胃口極差,身體虛弱完全不能下床,徐秀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口的湯羹隨時給婆婆熱著,喂飯、擦澡、按摩,跟婆婆同睡一張床,夜里只要聽到一點動靜,她就趕緊起來查看情況,有時一晚上要醒來好幾次。幾個月過去,婆婆奇跡般地恢復,從不能翻身到下床如廁、客廳久坐,再到全家圍桌吃飯,老人家的精氣神讓子女們驚嘆不已。
對于現在的幸福家庭生活,徐秀玉非常滿足。在與婆婆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她的兩鬢漸漸斑白,那是歲月滑過的印痕,更是一個孝老愛親之家的品格見證。而這傳統美德早已深深烙印在徐秀玉、袁以松家庭的心里,一代又一代傳承不息。(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博)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