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1日訊 48斤,大約相當于一個六歲孩子的體重,難以想象,72歲的孫阿姨,腹腔有這么大的一個腫瘤。巨瘤導致孫阿姨呼吸困難,腹內臟器面臨衰竭的風險。近日,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普外二科一區聯手婦科、肝膽外科、麻醉科等成功為其切除。并同期切除子宮、肝囊腫、小腸腫瘤、闌尾,還同時為孫阿姨完成了臍疝修補術。
十年“養”巨瘤為哪般
今年72歲的孫蘭(化名)阿姨,十年前就發現腹脹、并漸漸隆起,由于懼怕手術,一直服用中藥治療,癥狀一直沒有緩解,近半年來腹部膨隆和腹脹日趨嚴重,孫女士已經如足月孕婦般“大腹便便”。而且同時還出現了雙側下肢水腫,活動后憋喘等癥狀,最后甚至平躺和行走都極其困難。
經多方打聽和病友推薦,最終孫阿姨來到市立醫院本部普外二科就診,在門診進行體格檢查的過程中,李曉川副主任醫師敏銳地覺察到患者腹部隆起伴腹脹、下肢水腫可能是因為腹腔內存在巨大腫瘤所致,如果任由腫瘤發展,患者短期內便會出現機械性腸梗阻、多臟器功能衰竭等,甚至有生命危險。
入院后,盡快地完善了腹部CT、下肢血管超聲等相關化驗檢查,結合患者的癥狀、體征及相關化驗檢查結果,初步診斷為腹腔巨大腫瘤、肝臟巨大囊腫、臍疝、慢性闌尾炎、小腸腫瘤。

巨瘤占據整個腹腔,已經影響了胸腔。
依據術前查體及腹部CT檢查,患者腹腔內巨大腫瘤占據整個腹腔,導致小腸、結腸以及肝臟壓迫移位,并將膈肌抬升,已經影響胸廓運動。病情復雜,孫阿姨特殊的病情引起了全科重視。科主任周東風組織召開科室醫護疑難病例討論,周主任提出腹腔腫瘤不除外婦科和腹膜后來源可能,手術指征明確,圍手術期心肺等重要臟器風險較高,科室立即匯報醫務科,啟動由婦科、肝膽外科、麻醉科等相關科室組建的多學科團隊(MDT)。專家們經過深入討論,最終為患者制定了普外科、婦科、肝膽外科等多學科聯合下的,限期全麻下剖腹探查、腹腔腫瘤切除術、臍疝修補術的手術方案。
三學科專家同臺聯手搬除罕見“巨瘤”
手術如期舉行。術中見腹腔內大量腹水,腫瘤最大直徑有50cm(術后稱重達48斤,相當于六歲大兒童)。由于腫瘤巨大,腹腔內臟器受壓迫移位,腫瘤與器官及正常組織密切復雜地粘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損傷腸管。手術由周東風主任醫師指導,李曉川副主任醫師主刀,小心翼翼地游離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間隙,最后探查發現腫瘤來自右側卵巢,嚴重侵犯子宮、輸卵管卵巢等,還同時伴有空腸腫瘤,右側肝臟巨大囊腫,慢性闌尾炎,臍疝,這與術前判斷完全吻合。
周東風主任建議“一刀治多病”!在李曉川副主任醫師確保小腸等臟器不受損傷的同時,婦科葛偉平副主任醫師、肝膽外科丁明輝主任醫師立即洗手上臺,三個專業專家同臺聯手,麻醉手術科侯念果副主任保駕護航,整個手術歷時3小時25分鐘,順利完成腹腔腫瘤切除術、全子宮切除術、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闌尾切除術、小腸腫瘤切除術、臍疝修補術、肝囊腫開窗減壓術。術后即刻,患者腹部便由原來的“大腹便便”變為“亭亭玉立”,效果顯著。

術中切除下來的巨大腫瘤。
術后病理證實為良性。本部普外二科護士長遲靜帶領護理團隊對病人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規范化護理,預防血液回流過快引起肺水腫,預防深靜脈血栓及腸粘連,并指導病人家屬協助病人下地活動。孫阿姨恢復得很快,第一天即下地活動,術后早期便經口飲食,困擾多年的癥狀解除了。出院時孫阿姨緊緊地握住李曉川副主任醫師和遲靜護士長的手激動地說:“感謝你們這么照顧我,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本例腹腔巨大腫瘤患者的成功救治,體現了醫務人員的醫術和高度負責的態度,更是市立醫院多學科團隊聯合(MDT)診治疑難危重病人又一典型案例。(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通訊員 劉芳)
責任編輯:安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