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秋天,注定不平凡。
受持續降雨影響,黃河支流伊洛河出現1982年以來最大洪水,支流渭河發生1981年以來最大洪水,干流9天之內連續發生3場編號洪水。
洪水接踵而至、來勢洶洶,下游干流發生1988年以來最大洪水,支流金堤河出現2010年以來最大洪水,東平湖老湖最高水位達到2001年以來最高值,持續超警戒水位運行近二十天。
水情信息是黃河防汛工作的“耳目”,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科學分析、精準研判黃河水情顯得尤為重要。
精準預測,展現“繡花”功夫
本次秋汛,黃河干流洪水下游河段面臨長時間、高水位、大流量的嚴峻考驗,加之東平湖老湖、金堤河同時泄水,黃河山東段面臨“三線作戰”的緊張局面。
如何在控制艾山站不超過下游漫灘流量的基礎上,統籌考慮金堤河來水情況,充分利用短暫出現的“窗口期”,盡最大努力降低東平湖老湖水位,成了擺在山東黃河河務局水情方案組面前的巨大難題。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水情方案組成員充分展示出了“繡花功夫”, 首先根據艾山站上游花園口、夾河灘、高村、孫口站實際流量,一個站一個站地分析洪水傳播時間變化規律,一個站一個站地實時推演洪水傳播過程,盡力排除測驗誤差,精準預估艾山站流量變化情況;然后,根據艾山站流量變化情況,統籌考慮金堤河實時來水情況,在控制艾山站不超過下游漫灘流量的基礎上,反推上游東平湖老湖清河門閘的可下泄空間;最后,根據推算的下泄空間,相機動態調整清河門閘門開啟情況,精準控制下泄流量,既要保證艾山站流量不超過下游漫灘流量,還要盡可能快速降低東平湖老湖水位。
一厘米一厘米地演算,一分鐘一分鐘地預演,一方水一方水地推算,一個流量一個流量地調度……水情方案組的組員們一天之中最多調度閘門十余次,9月下旬以來共調度閘門七十余次,充分利用了東平湖老湖每一立方米防洪庫容,利用好每一秒鐘的泄洪時機,做到精準、精細、精確調度,不錯放每一立方米水,實現了東平湖老湖流量錯峰下泄,精準控制住了下游漫灘流量。
根據現場實測,下游河道流量最大時修筑的子堰出水高度最小僅為20厘米。可別小看這“一拃”的距離,它意味著水情方案組預測的流量誤差在200立方米每秒以內,僅僅是艾山站最大流量的3.7%!這個數字背后是水情方案組對每個水情數據的精確計算,是水情方案組連續日夜奮戰交上的最好答卷。
決策支撐,讓2.7萬人民群眾免于撤遷
十月初,氣象部門預報黃河中下游地區,尤其是大汶河流域還有一次較大的降雨過程,這場降雨無疑讓本就高水位運行的小浪底水庫、超警戒水位的支流金堤河和超警戒水位運行的東平湖老湖“雪上加霜”。
對于東平湖老湖,金山壩以西地區是它的“短板”,那里生活著2.7萬人民群眾。如果東平湖老湖水位達到42.72米,就要立即組織這些群眾提前撤遷,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否真的需要安排撤遷,讓這些群眾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園,還是堅守陣地挺過這道坎?是去,還是留?決定性因素就在于老湖水位是否能達到42.72米。

面對這重要的抉擇,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水情方案組,等待著水情方案組的預估演算,等待著東平湖老湖最高水位的預估信息,等待著下一步的工作安排部署依據。
面對如此大的壓力,水情方案組根據流域降雨預估情況,依據流域下墊面條件、產匯流機制,充分考慮大中型水庫泄水情況和老湖出湖泄流情況,精準預估老湖入湖水量,計算出了老湖將達到的最高水位為42.50米,這與后來的實際數據僅僅相差0.03米,僅僅比需要撤離的水位低0.2米左右。水情方案組的精準預測為防汛決策部署提供了科學有效的、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也讓2.7萬人民群眾免受離鄉之苦。
另外,水情方案組經過全面充分的計算推演,精準地預估出了東平湖老湖將達到的最低水位,與實測值完全吻合,分毫不差。這對于復雜多變的動態水情來說,能做到精準預測是極為不易的。這些精確的數據,得益于全體水情方案組人員精密計算和多年經驗的積累,得益于對大量數據的精確分析處理和對分析計算結果的不斷修正,每一個數據的背后都是夜以繼日的監測預估,一次又一次的核實、討論、研判……
集結精英,勠力同心戰洪水
山東黃河河務局水情方案組的成員來自“四面八方”,除省局防辦水情科全體人員外,有從省局工會、水調處、建管處、水政處等不同部門來的技術精英,還有兄弟單位山東水文水資源局和山東黃河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精干力量,他們共同組建了水情“智囊團”,組內既有經驗豐富的“老黃河”,又有滿腔熱血的“新青年”。能夠精準預測和精細調度的背后,是他們發揮各自專業優勢,齊心協力、通力合作的結果。全體組員緊緊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勠力同心,共戰洪水,為了同一個目標日夜奮戰,力爭準確預測和推算水情。一次次精準預估贏得戰機,一次次調峰馴洪化險為夷,這凝聚著所有組員的智慧、心血和汗水,他們用“水情力量”撐起黃河安瀾基業,用責任與擔當換來黃河穩定安寧。

每天早八點是水情方案組最忙碌的時刻之一,組員們都是早早地全部到崗就位,大家分工明確,每個人都高效推進著自己的工作,有人嚴謹細致地進行東平湖調洪演算,有人一絲不茍地匯總會商預測成果,有人緊張忙碌地電話確認每一個上報數據,還有人慷慨激昂地討論未來水情,為八點的水情分析做準備。屋內氣氛緊張而熱烈,組員們忙碌而有序,屋里屋外人員來回穿梭,一遍遍催促,一次次確認,討論聲、踱步聲、電話聲、鍵盤的敲擊聲、鼠標的點擊聲、筆尖的唰唰聲、打印機的嘩嘩聲,充盈著整個辦公室……
水情方案組每天分析計算的雨水情信息達上萬條,大量的數據交織在一起,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這就要求組員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自啟動防御大洪水運行工作機制以來,水情方案組的組員們連續奮戰,中秋、國慶假期更是全員在崗,晝夜加班、連續預測,每個人的體力和精神都經受著極大考驗。但是,全體組員沒有一絲一毫的怨言,大家克服重重困難,“舍小家,顧大家”,有主動攬下工作的那句“我來”,有晚上加班到凌晨2點的“燈火”,有來不及吃飯時的那一個“蘋果”,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著自己的責任,踐行著自己的擔當,彰顯著水情力量,守護著大河安瀾。(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金珊 通訊員 路芳 弓健 濟南報道)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