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1日訊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土沃則稻香。10月21日上午,市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聯組會議在八大關小禮堂多功能廳舉行,對我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詢問。
在2020年的中國營商環境評價中,青島市排名第11位,較上年提升8個位次,是位次提升最快的10個城市之一。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15.9萬戶,總量達到188.3萬戶,保持全省第一位。
近年來,我市營商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但距離“辦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競爭力強、宜居宜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仍存在一些差距和問題。惠企政策落地難,中小企業融資難,高端人才招引難,產業布局缺乏統籌……聯組會議上播放的專題片中,企業和群眾反映的一個個問題,也成為常委會委員和人大代表關注的焦點。
“從剛才的專題片中我們看到,我市在重點產業和大項目招引落地過程中,存在產業布局、招商引資政策、基礎設施配套等缺乏統籌的問題。下一步,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吳海川提問。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王好東直面問題,并提出三方面具體舉措。“第一,要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促進重點產業集群發展,圍繞全市重點產業,結合各區市園區的產業基礎優勢、區位優勢等,由市級統籌提出各個區市主導產業2—3個,引導各區市產業差異化發展,避免惡性競爭;第二,統籌規劃道路交通、供排水、電力燃氣、地下管線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加快推進高速公路、快速路和地鐵等重要交通項目建設,打通產業園區之間、產業園區與主城區、城市組團與重大交通樞紐的快速通道;第三,圍繞重點產業,完善產業發展和招商引資政策,制定先進制造業、海洋經濟、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領域精準的扶持政策,全市統籌推進重大項目的招引。”
營商環境與人才環境密不可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李中華提問道,“我市高端人才缺口較大,其中,軟件研發、新材料研發、硬件研發、醫藥研發、專業管理、職業經理人等6類專業人才最為緊缺。請問我市在解決專業緊缺人才方面有什么針對性措施?”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長胡義瑛回答:“圍繞高端人才引進,下一步,將繼續創新人才供給,提高人才政策的精準性,堅持產業需求導向,加快制定出臺一些面向高端人才的政策,通過用人單位自主評價,認定一批高端人才。其次,要增強人才招引的合力,解決招人難的問題,打通散落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就業創業幫扶政策,發揮市場在引進人才方面的作用,吸引更多創業者和高端人才成為城市合伙人。再次,要健全人才培養機制,進一步壯大專業人才隊伍、技能人才隊伍,定期發布我市緊缺高端人才目錄,持續改進政務服務,營造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
近年來,我市出臺了一批支持實體經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但是一些中小微企業還是反映對這些政策不知情,享受不到。現在像深圳一些先進城市的惠企政策實行‘免申即享’,請問我市如何將惠企政策真正惠及到企業?”住青省人大代表姜東提問道。“中小企業量大面廣,解決政策知曉和兌現,還要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來推進。”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張琳說,目前我市已經搭建了“青島政策通”平臺,為企業打造“一網統攬”查詢惠企政策的主渠道。另一方面,聚焦政策服務的精準度,努力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讓政策信息可以實現智能查詢和精準推送。今年,我市正在著力建設政策服務的兜底機制,建立全市企業政策服務專員隊伍,進一步迭代升級政策通平臺,加快推進政策無感申報、免申即享,以平臺建設為核心,努力打造企業“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的政策服務平臺,進一步釋放紅利,激發企業的發展信心,打造政策服務的新高地。
一邊是大項目用地指標緊缺,一邊是大量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這一矛盾如何解決?人才用房需求和房源位置不匹配,如何提高人才住房對人才落戶的吸引力?……與會的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省、市人大代表堅持問題導向、緊扣我市實際,提出的問題客觀實際,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應詢的相關政府部門也都勇于直面問題,不遮掩、不回避,既有分析、也有措施。
專題詢問是人大常委會不斷改進監督方式、增強監督實效、提高監督水平的重要舉措,此次專題詢問全程進行了電視和網絡直播。21日下午舉行的第二次全體會議,還對市政府關于我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了滿意度測評,持續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有關法律法規落實,促進市場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劉佳旎)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