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2日訊 從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到如今坐在地頭看“豐景”,智慧農機賦能下的現代農業,使得農民種田再也不像從前那般辛苦。眼下正值玉米和小麥的秋收秋種時節,今天一早,觀海新聞記者隨青島市供銷社服務人員來到萊西市望城街道辦事處輦止頭村,與農戶一起感受豐收的喜悅。
“這25畝地,單獨收玉米雇人干也得一個星期,換作以前,連秋收帶秋種,沒有十天八天工夫可忙不完。”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農戶任家業家的地頭,與想象中“一腳泥、滿頭汗”的勞作形象不同,地里工作已完成一多半,任家業卻坐在自己的三輪摩托上與朋友閑聊,不遠處田里的農機正隆隆作響。

任家業告訴記者,前段時間雨水較多,普通農機下地后很容易陷到土里,而自己二十多畝玉米又不能單純靠人工收割,因擔心耽誤秋收秋種,他著實著急了一段時間,還好經萊西市供銷社介紹,找到了青島供銷普惠農業服務有限公司,通過該公司的玉米履帶式收割機,只半天時間就完成了玉米收割。“通過這種農機直接脫粒后送去烘干,現在我地里的玉米都‘變成’錢啦!”任家業笑道。
玉米收割完成后,緊跟著就是施肥、翻地、小麥播種……智慧農機的加入,讓農民種地變得更簡單了。

“我們公司從德國引入了專業的反轉犁、條播機,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青島供銷普惠農業服務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張琪表示,通過安裝北斗導航系統,該公司旗下農機得以實現無人駕駛,目前,除農機駛入、駛出等較為復雜的環節,不少智慧農機無需人工干涉即可完成相關作業指令。據張琪介紹,在安裝北斗導航系統的同時,這些農機還接入了海爾卡奧斯農業物聯網終端設備。“看到機器后面的攝像頭了么?通過這些部件,我們可以在后臺遠程監管農機手的作業質量。”張琪透露,未來,公司還將繼續完善平臺功能,讓農戶在家里用手機就能預約農機的“到田服務”,“就像打車那樣,‘滴滴’一下,農機進農田。”

青島市供銷社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創新服務形式和載體,近年來,青島市供銷社系統不斷推進為農服務再升級。依托綜合性為農服務中心,堅持有償性與公益性相結合,積極開展智能配肥、土地托管、農村電商等服務,實現由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截至當前,已完成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154.3萬畝次,農藥化肥市場占有率穩定在70%以上,培育壯大“沽河兩岸”等15個優質農產品品牌,建成19處為農服務中心,努力為青島農民種植提供全程化、科學化、專業化指導。(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衣濤 文/圖/視頻)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