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2日訊 10月22日下午,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社會監督員、綠色公益組織代表、新聞媒體代表、市民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參加青島市生態環境局 “政府開放日”主題活動,讓他們走進、了解、感受、參與青島市生態環境工作,以公開促落實、促規范、促服務,接受公眾監督,攜手共建美麗青島。
活動開始,市生態環境局匯報我市2021年以來生態環境工作及該局政務公開工作,解讀我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國際履約青島在行動。據悉,今年以來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大氣方面,PM2.5、PM10、臭氧濃度同比分別改善13.9%、3.1%、1.4%。水環境質量方面,全部20個國省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均達到國家、省年度目標要求,全市16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全市地表水環境持續改善;靈山灣獲全省“美麗海灣”優秀案例第一名。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活動現場進行鍛造生態環境鐵軍“主力部隊”,構建“立體、垂直、精準、規范、高效”的生態環境執法現代化展演,代表們近距離參觀無人機、應急監測車、空氣質量路邊交通站等 環境新型環境執法和監測設備,截至9月底,生態環境執法隊伍利用無人機、用電監控、視頻監控、走航車、衛星遙感等非現場監管利器,提高執法效能,實現對排污單位治污設施運行情況 全過程監管。全省首家組織開展國Ⅰ及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淘汰更新試點,火電、水泥和造紙行業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數據標記和電子督辦試點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隨后代表們又參觀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中心、海洋標本實驗室等。在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中心,他們了解到了空氣質量是如何監測和進行預警預報。據悉,青島監測中心加快探索 完善空氣質量預報模式的腳步,從24小時空氣質量預報,拓展至48、72小時空氣質量預報、7天空氣質量趨勢預報并逐步開展10-15天潛式預報研究,空氣質量預報準確率列全省首位,獲評全國環境空氣質量預報工作先進單位。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希泮表示,推行政務公開,是政府部門服務人民、依靠人民,對人民負責、接受人民監督的重要制度安排。通過開放日這種形式,將重要工作、 生態環境執法、生態環境監測等公眾關心關注的工作進行展現,邀請公眾了解、切身體驗和感受、參與生態環境工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今后,我們將繼續高度重視政務公開工作,堅持以 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遵循公正、公平、合法、便民的原則,推動新時代政務公開不斷向縱深發展,以公開促落實、促規范、促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