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6日訊 人類走向海洋的每一步都與科技創新密不可分,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海洋科技為探索海洋提供了支撐。在今天舉行的2021世界海洋科技大會上,首次“入會”的科技成果交易展成為備受關注的板塊。展會共向與會嘉賓展示來自42家企業的150余項前沿海洋腐蝕防護成果及海洋新材料產品等海洋科技成果。

腐蝕就像身體的“慢性病”,在生產和設備處于“亞健康”時,人們容易忽視防腐問題,但是當腐蝕影響到安全生產、設備壽命時,必然付出更大的代價。正因如此,海洋腐蝕防護成果成為交易展的主角。

浪花飛濺區是海洋腐蝕最為嚴重的區域,其腐蝕率可達每年0.3-0.5毫米。青島迪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展會上展示了其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發的一系列國內領先的腐蝕防護技術。作為金屬構造物主要受力和連接部位的橋梁鋼索和吊桿、焊接部位、螺栓螺母、球形節點等異形節點由于形狀不規則,容易積存腐蝕性介質,發生腐蝕。對于此類鋼結構物,目前國內常用方法為使用涂料與防銹油脂,但涂刷施工時,涂料容易出現流掛、漏涂等現象,很難使這些關鍵部位和邊緣部位得到足夠的保護,因此,經常觀察到節點部位涂層在這些部位發生剝落,需要經常進行后續維護。針對這些難題,青島迪恩特公司推出了氧化聚合包覆防腐技術(OTC),可以有效解決各種大氣區異型節點腐蝕問題。OTC體系柔軟,對異型節點包覆性強,此外,它的防護壽命可達30年。

青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展示了防腐新成果,該公司的多項防腐材料達到飲用水標準,此外,材料固化快,幾秒鐘凝膠,涂層四分鐘固化;附著力高,在鋼材上附著力大于12MPa;耐候性好,戶外長期使用不粉化、不開裂、不脫落,壽命長達50年。
伴隨著海洋資源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所重視,水下機器人正逐漸成為人類開發海洋的重要工具。博雅工道(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水下裝備行業的領軍企業,展出一款“纜控無人潛航器-海獅”機器人。此水下機器人最高速度為3節,最大下潛深度為350米,負載能力強,適合搭載水下作業機械手進行救助打撈工作。其中定深、定航運動等控制模式可使工作人員遠程操控機器人時更加得心應手。博雅工道(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銷售工程師鄧其彪說:“機器人帶有圖像增強和目標識別的攝像系統,也可以實時傳輸水下結構體的腐蝕程度。”(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文 韓星/圖)
責任編輯:岳文燕